代表通道|吸引李子柒的蓝印花布有多美?看这位代表!

扬眼 2025-01-19 16:40:43

前不久,李子柒“消失”三年拜师学艺,曾到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学习技艺的视频采访,带红了南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工艺。蓝印花布究竟有多美?1月19日上午,省人大代表,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南通大学蓝印花布艺术研究所所长吴灵姝走上江苏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通道,现场展示非遗之美。

当天上午,吴灵姝身着印满蝴蝶花样的蓝印花布上衣走上代表通道,手中还拿着一个蓝印花布蛇玩偶。这个蛇玩偶融入了盘肠纹与万字纹,是蓝印花布四代传承人共同设计制作的,让媒体记者近距离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

吴灵姝坦言,自己从小生活在蓝印花布的染坊中,看到父亲成天在染坊里染布、洗布,而且感觉蓝印花布和我们现代生活没有什么联系,所以研究生毕业后,她想留在北京,并不愿意回家乡“女承父业”。“在和父亲的一次次争吵和一次次促膝长谈中,我慢慢意识到,南通蓝印花布作为我们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有更多的年轻人去传承,于是我下定决定,重新回到了儿时熟悉的染布环境中,踏踏实实地磨炼技艺。”

在此过程中,吴灵姝走遍了江苏、湖南、湖北、浙江等21个省份,进行了大量田野调研,抢救保护了六万余件蓝印花布、彩印花布等实物遗存,二十多万个纹样,在此基础上,出版了十余部蓝印花布专著,其中《中国蓝印花布文化档案·南通卷》获评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学术著作奖,将散落在民间的蓝印花布像珍珠一样串起来,保护好濒临消失的文化遗存。在保护的同时,他们还设计了近千件蓝印花布作品,让蓝印花布得以活态传承,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中。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他们也摸索出了一条新路:家族式传承+院校传承+师徒传承+社会传承。吴灵姝介绍,自己的奶奶97岁,从艺90年了,仍时常在博物馆中进行纺织、印染。此外,目前博物馆在清华大学共同建立传统印染工作室,在南通大学创办了蓝印花布艺术研究院,并先后免费培养了400多名印染技艺人才,他们结合所学,返乡创业,让乡土产品有了自己的市场,助力乡村振兴。

李子柒之前到蓝印花布博物馆学习技艺,将蓝印花布工艺制作成短视频传播,受到大家广泛的关注,这让吴灵姝深受启发。此后他们尝试着在各大平台直播,带大家参观蓝印花布博物馆,将蓝印花布的材料之美、工艺之美、文化之美呈现给世界。“我希望越来越多‘养在深闺人不识’的非遗和传统技艺走向台前,成为顶流。”吴灵姝表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石小磊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