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两部门及行业协会坚决反对
美最新涉华301报告
当地时间1月16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布了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报告,认为中国相关法律、政策和做法不合理,压制或限制了美国商业,为美国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了依据。中国商务部、外交部和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做出了回应和声明,表示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7日表示,“美方关于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报告充斥对中国不实指责,是出于国内政治需要和打压中国发展的目的,是对多边贸易体制和国际贸易规则的严重破坏”。
同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回应指,拜登政府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发起301调查,严重违背世贸规则,是彻头彻尾的保护主义行径。我们敦促美方尊重事实和多边规则,立即停止错误做法,回到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中来。中方将密切关注调查进展,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捍卫自身权益。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同日发布的声明表示,拜登政府不负责任地启动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301调查,并基于错误的调查得出错误的结论,其中充满了谎言和歪曲,是对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无端指责和恶意抹黑,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此外,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日前也发表声明,对本次美国发布对华301调查报告、得出“中国利用不公平的政策和做法来主导全球海事、物流和造船行业,并且给美国商业造成负担或者限制”的结论表示坚决反对。
什么是301调查?美最新报告说了啥?
简单来讲,301调查是美国依据“301条款”进行的调查,“301条款”是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的俗称。一般而言,“301条款”是美国贸易法中有关对外国立法或行政上违反协定、损害美国利益的行为采取单边行动的立法授权条款。它最早见于《1962年贸易扩展法》,后经《1974年贸易法》、《1979年贸易协定法》、《1984年贸易与关税法》,尤其是《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修改而成。该条款授权美国贸易代表可对他国的“不合理或不公正贸易做法”发起调查,并可在调查结束后建议美国总统实施单边制裁。天长日久,“301”这个数字作为法案中的一个标识,逐渐成为指代美国对外国“不公平”贸易行为采取单边行动的代名词。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于当地时间16日发布的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报告认为:(1)中国意图主导海事、物流和造船业是不合理的(unreasonable);(2)中国意图主导海事、物流和造船业压制(burdens)或限制(restricts)了美国商业;从而认为“这种调查结果为采取适当的反制措施(responsiveaction)提供了基础”。
从内容看,“调查报告”主观臆测中国所谓“意图主导”海事、物流和造船业,妄称中方相关法律、政策和做法是“不合理的”,“压制或限制”了美国商业。美方这一说辞无疑是荒谬的。但“调查报告”本身尚未提出具体的措施,这意味着,如果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不撤销或停止调查,具体措施的出台也会提上日程。
值得注意的是,拜登政府在任内的最后时刻发布该报告,显然是将“球”做给继任的特朗普政府。尽管美国两党存在诸多分歧,但在需要解决美国造船业的问题上却罕见达成共识。路透社就认为,这份报告“为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敲打’中国提供了新的砝码”,并可能“为美国工会提出的对中国制造的船舶征收关税或港口费铺平道路”,相关政策很可能会在公众评议期过后出台。
谎言与双标无法助美国重振造船业
尽管此次美方的301调查报告涵盖“海事、物流和造船业”,但美方去年4月发起调查时,在申请书中明确提出要“恢复美国造船业”。由此可见,问题的根源其实在日益衰颓的美国造船业上。
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文件资料,1975年,美国商业造船业订单超过70艘商用船只,雇佣了18万名工人,造船能力排名全球第一。但截至2024年,美国的商业船厂数量已暴跌超过70%,美国目前仅生产全球商业船舶的不到百分之一,排名降至第19位。
但事实上,美国商业造船业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持续衰退。根据美国国土安全部的一份报告,1987年至1993年间,“仅售出8艘总吨位超过1000吨的商船”。也就是说,美国造船业的衰落与中国造船业发展并不同步、没有因果关系,美国把自己行业发展的困境归咎于中国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美国造船业今时今日面临的困境,美国制造业空心化难辞其咎。二战后,美国经济结构大幅调整,大量制造业为追逐廉价劳动力、土地等资源,纷纷向海外迁移,美国本土造船业首当其冲。曾经遍布美国东、西海岸的大小造船厂,许多因订单流失、成本攀升而关门大吉。产业外移带走的不只是生产线,更有核心技术与熟练人才。
美国造船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劳动力成本高企,生产效率不及欧洲或亚洲竞争对手。为了支持造船业,美国政府在战后通过了一系列补贴政策,如《1936年商船法案》和《1970年商船法案》。这些法律为美国造船商提供了慷慨的补贴,试图弥补美国船只与国外建造船只之间的成本差距。然而,补贴并未能有效提升美国造船业的全球竞争力。所以美方在报告中以所谓“非市场做法”,暗指中国造船业通过补贴导致自身竞争力下降,那就是赤裸裸的双标,而且双标得很低级。
而美国造船业之所以还能“苟”到现在,就不能不提到《琼斯法案》。《琼斯法案》是美国《1920年商船法》的第27条。该法案规定:所有在美国境内港口之间航行的船舶必须由美国制造、并在美国登记注册、由美国公民或常住居民拥有和运营。或者船舶的所有权至少有75%是美国公民所控制;船员必须是美国公民。通俗来说《琼斯法案》规定了外国船无法经营美国国内航线,比如洛杉矶开来的外国船想经停夏威夷装一批货,再开去最终目的地悉尼,那是绝对不行的。一旦违反就会面临巨额罚款,最高甚至可以把货物没收。
《琼斯法案》是一项保护主义立法,实施过百年来可以说为美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保障了美国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美国国内造船的需求,但这一保护主义政策也导致了高昂的建造成本和较低的生产效率,限制了美国造船业的发展潜力。
所以从商业造船业的角度来看,一名在国际贸易争端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律师认为,此次调查的更大可能是,影响和改变国际造船业及航运业的竞争条件,给中国造船业增加壁垒和不利的竞争条件。直白地说,就是我过不好,也不让你过好。
造船业衰落的美国
难以维系“霸权”地位?
说到美国造船业的辉煌时代,就不能不提到两次世界大战。
在一战期间,因军事需求激增,美国政府启动了大规模的造船计划。宾夕法尼亚州的霍格岛造船厂是当时规模最大、最先进的造船设施之一,通过标准化和预制模块的方式大幅提高了造船速度。
二战期间,美国造船业再次迎来了需求高峰。战争促使美国建造了大量船只,以满足军事运输的需要。借助大型分段建造技术,美国在战争期间建造了超过5000艘船只。
而当前,一向笃信海权理论的美国通过维系庞大的海军舰队来维护自身的霸权,也支撑着美国造船业艰难存活。但在中国海军“下饺子”般交舰速度的刺激下,美国当政者可谓是心急如焚。
近年来,美国造船业不断萎缩,专门服务军方的造船厂数量不断减少。据悉,美国现有13家海军造船厂,其中9家停产,剩余的朴次茅斯、普吉特湾和诺福克海军造船厂等也不再承担建造任务,仅提供维修保障服务。目前,美海军80%的造舰业务主要依靠英格尔斯工业和通用动力两大集团旗下的6家造船厂,共同承接美国的海军订单。其中,纽波特船厂负责造航母,英格尔斯和巴斯钢铁负责造驱逐舰,电船公司造潜艇,国家钢铁造各种后勤船只。
美国《防务新闻》去年8月曾报道指,美国海军舰艇建造能力目前处于25年来最糟糕的状态,尽管五角大楼正想办法利用各种手段试图加以调整,但“没有短期内可以见效的办法”。报道称,美国海军在可支配的舰艇数量方面落后于中国,而且差距还在扩大。
此外,根据五角大楼的相关报告,中国海军舰艇数量从2020年开始超过美国海军,而美国海军由于冷战时期建造的大批舰艇相继进入退役高峰期,总数在持续下降,目前已经不足300艘。
根据美国海军向国会提交的最新版“未来30年造舰计划”,2025财年美海军规模将继续萎缩,计划采购2艘导弹驱逐舰、1艘攻击核潜艇、1艘两栖船坞运输舰、1艘中型登陆舰和1艘导弹护卫舰,同时退役19艘作战舰艇,包括9艘已达最高服役年限的舰艇(6艘水面作战舰艇和3艘核潜艇);另外10艘未达到最高服役年限的作战舰艇,将因维修保养成本过高、难以有效应对现实威胁提前退役,包括2艘导弹巡洋舰、2艘濒海战斗舰、1艘船坞登陆舰和5艘快速远征运输舰。
今年1月6日,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在接受保守派电台主持人休·休伊特(HughHewitt)的专访中,就谈及了美国海军踟蹰不前的造舰计划。特朗普表示,美国造船业正在输给中国:二战期间,缅因州巴斯钢铁厂每17天就能造一艘驱逐舰。现在,他们一年半只能造一艘,而中国每4天就会造出一艘船。这位马上要开启第二任期的总统说:“我们只是袖手旁观,我们遭受了巨大的痛苦。”
特朗普还表态,美国现在急需迅速扩大海军舰队规模,他说:“我们将宣布一些与海军有关的非常好的事情。我们需要船。我们得找地方搞到船。你知道,每个人都说,哦,我们会建造它们。但最终我们可能不得不去找别人,把他们赶出去,这样做是可以的。我们将把它们标出来,直到我们自己做好准备。”在专访中,特朗普就特别称赞他提名的海军部长约翰·费伦(JohnPhelan)是一位“成功的商人”。
在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特朗普就曾针对重振美国造船业提出一系列计划。他主张加大对本土造船厂的投资,利用政府资金撬动民间资本,升级船厂的基础设施,采购先进的造船设备,如高精度数控加工机床、大型自动化焊接机器人等,提高生产效率。他还提出要合理利用盟友产能,鉴于日韩造船业十分发达,考虑将部分非核心舰艇订单外包,像巡逻艇、补给舰等。
但特朗普的算盘能否打响,还要打上一个问号。一方面,国会拨款是一场艰难的博弈,国会“大爷”们出于不同选区利益、党派纷争,对造船业拨款议案往往争论不休,资金难以足额、及时到位。另一方面,军工复合体的利益链条盘根错节,一些既得利益集团为维护现有高额利润的武器研发项目,会极力阻挠资金流向常规舰艇建造,使得新船厂建设、旧船厂改造计划常常陷入僵局。
面对美国无理打压中国如何应对?
美国国会去年发布的“扭转美国海上力量的衰落”报告宣称,中国造船业的劳动力规模约为美国的4倍。美国海军研究所的数据也显示,中国已经占据了全球造船市场的近50%,韩国和日本分别占据近30%和17%,而美国的产能仅占到0.13%。
在此背景下,美国国会两院议员共同提出了一份《美国船舶法案》,其中提议,未来15年内,中国输美货物中必须有至少10%由美国建造和注册的船舶进行运输,并配备美国船员。
此外,该法案还提出,希望在10年内,建立一支由250艘悬挂美国国旗的船只组成的国家商业船队,目前美籍商业船队的数量为80艘。
作为法案的起草人之一,身兼美国海军老兵和美国商船学院出身的首个国会议员等多重身份的民主党参议员马克·凯利,曾多次渲染中国主导造船领域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所谓“威胁”。他在该法案随附的一份新闻稿中表示:“我们一直是一个海洋国家,但事实是我们已经输给了中国。”而参与该法案的,还有时任佛罗里达州共和党籍众议员麦克·沃尔兹,而他即将就任“特朗普2.0时代”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一职。
面对美国频频以301调查及立法形式,向中国造船业无端发难,笔者认为,中方应对的底气,就在于我们在相关领域已经具备强大的技术创新实力和制造能力。相比在芯片等领域发生的“中美科技战”,中美在现代造船业领域的竞争有着本质区别,中国是当之无愧的“领军者”。
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大型邮轮被誉为造船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从2008年的“大鹏昊”号LNG运输船交付,到2024年1月1日“爱达·魔都”号邮轮首航,中国船舶工业一步一个脚印,成为全世界首个集齐“三颗明珠”的国家,也是目前唯一一个。
第一颗“明珠”——LNG运输船
2008年4月3日,由中船集团公司所属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自主建造的中国第一艘液化天然气(LNG)船在上海交付。这艘名为“大鹏昊”的船长292米,宽43.35米,型深26.25米,航速19.5节,装载量达14.7万立方米。该船的成功交付,标志着我国基本掌握了世界造船尖端技术,打破了韩国对LNG船的垄断局面,填补了中国LNG船设计、建造的空白。
值得一提的是,在建造运送天然气的LNG船中,一种热膨胀系数很小的特种材料殷瓦钢不可或缺,而这种材料常年被法国GTT公司垄断。2017年,中国正式攻克了殷瓦钢制造的技术,还专门请GTT公司来做了认证。从此,中国生产LNG船这种“明珠”,不用怕外国企业“卡脖子”,还能降低成本。
第二颗“明珠”——航空母舰
航母作为“海上霸主”,是海洋强国科技实力的象征,更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2017年4月26日,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下水,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自行建造航母的国家。2022年6月17日,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下水,它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母。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的福建舰成功下水,也终结了美国对超级航母的垄断。
第三颗“明珠”——大型邮轮
2023年11月4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交付,中国船舶制造业摘下的造船工业第三颗“皇冠上的明珠”。邮轮的复杂程度,是136个系统、2万余套设备、2500万个零件、4200公里电缆、350公里管系、450公里风管、超500家全球供应商构成的。单就2500万个零件来说,就相当于国产大飞机C919的5倍,复兴号高铁的13倍。
2024年,中国造船业再传捷报
1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4年全年造船业最新数据,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继续稳步增长,连续15年全球第一。数据显示,这三个造船业全球公认的核心指标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5.7%、74.1%和63.1%,继续稳步增长。引人关注的是,2024年我国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均创中国造船史的最好水平。
最新数据还显示,2024年,我国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13.8%;新接订单量同比增长58.8%;截至12月底,手持订单量同比增长49.7%。在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我国有14种船型新接订单量位居全球首位,全国各家造船厂都超额完成全年经营指标,市场需求增长迅速。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造船三大指标全球第一,意味着中国已确立全球船舶行业的最顶尖竞争力,成为全球船舶行业的领军者。”
2024年,中国高技术船型也有了新突破。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它的最大钻深可达11000米,标志着中国深海探测关键技术装备取得重大突破;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正在建造,有了第一艘的建造经验,它的建造周期将缩短8个月以上;中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探索三号”正式入列,它能极地破冰,可深远海探测,装备全国产化,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一艘艘大国重器接连交付,不仅证明了我国造船业的先进制造能力,也为我国深海科学探测奠定了重要基础。
如很多业内人士所说,造船这件事,讲究人力、技术和资本三个领域高度集中。中国拥有相对较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也拥有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积累的资本,在技术领域近年来的成就为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
张建平表示,中国造船业的快速发展与自身发展需求、全球需求拉动紧密相关。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中心、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自身对船舶的需求不断上升,且对船舶的多样性和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全球市场需求增长,也拉动了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在全球占比大幅提升、自主创新与研发投入不断加大、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等,也让中国造船业的表现在国际市场越来越亮眼。
所以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并引领全球化发展,中国造船业也必将能乘势而上,逐步打破高端船舶制造技术不足、人才短缺等发展“瓶颈”,成为中国高端制造业中的一张“闪亮名片”。某些国家妄图通过单边手段限制中国在相关领域的发展,也将成为徒劳。
作者丨林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