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局回应了,派人去上海调研集采仿制药疗效,听听来自一线专业医生的声音。 最近,上海在开“两会”,有政协委员、医学专家反映某些集采药品可能存在质量风险等问题。比如,临床医生反映部分国产仿制麻醉药效果不佳,打一针病人睡不着,要打两三支才起效,之前用原研药的时候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国家医保局高度重视来自基层的意见,决定1月21日医保局带队,联合卫生健康、工业信息化、药品监管部门,赴上海当面听取相关委员、专家关于药品集采政策及中选产品质量保障的意见建议。 这种重视不同声音的态度是好的,希望通过调研基层让医保局掌握更多有用的信息,在做出决策时可以兼听则明。 我对仿制药和原研药的态度一向是很明确的。医保主要是保基本,要让所有人都看得起病,势必需要集采价格低廉的仿制药,否则医保基金肯定不够用,最终穷人看不起病。 然而,也要发挥市场作用,给愿意使用原研药的病人选择权。想自己掏钱用原研药是个人的权利,不应该剥夺。 我给医保局想了一个办法。可以采取分类不同比例报销的方法。针对纳入集采的仿制药给予高报销比例,原研药的报销比例低一些。 比如,针对同一中疾病的仿制药,集采价格是30元,可以设定报销比例是70%,病人自己支付9元就可以了;原早药的售价是60元,只报销30%,病人自费42元。 总而言之,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一刀切”,哪怕出发点是为了老百姓好,也不能完全没有变通。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王五说说看 ,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