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财经讯本周(1月13日—1月19日),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促进江苏省区域性股权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据悉,该《意见》已于2024年12月31日正式印发,是国内首个针对区域性股权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省级层面系统性政策文件。根据《意见》,到2030年,力争把区域性股权市场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私募股权投融资平台、全省重要的中小企业上市孵化培育基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地方金融基础设施。
全国首只“场景基金”落地南京,首期规模2亿元。1月14日,南京场景创新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该基金由南京市城建集团所属南京场景公司联合南京市创投集团发起设立,是全国首只重点支持场景创新发展的专项产业直投基金,也是南京“4+N”产业基金集群中首批落地的基金。据悉,该基金将围绕南京市“4266”产业布局,聚焦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低空经济、绿色低碳、商业航天等产业生态中具有典型场景创新依存度的垂直领域与细分赛道,联动市、各区、平台场景招商需求,精准支持“场景应用空间广、场景创新能力强、场景带动链条长”的创新型企业。
1月16日,江苏航空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直投首发项目签约仪式暨扬州(广陵)航空航天产业合作对接会举行。2024年7月3日,江苏省航空航天产业(扬州)专项母基金正式签约,基金规模16亿元。活动中,省航空航天产业基金直投首发项目、北京中航通用与广陵区战略合作及首期投资项目、商业航天热管理及卫星内部热控组件项目、紫熹阳通用航空产业项目、最终前沿深空科技项目、迅蚁无人机项目、华曜金仓物联网安全检测项目、星云测试项目进行集中签约。
日前,无锡高新区科创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无锡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南京银行,共同发起成立全市首支由市、区两级国资及银行资金组建的科创母基金——“鑫吴基金”。基金首期规模1亿元,将围绕无锡市“465”现代产业体系和无锡高新区“6+2+X”现代产业集群布局,重点投资集成电路、合成生物、人工智能等领域,持续推动构建“科技+产业+金融”的创新生态圈。
国联证券和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整合持续推进。在重组注册获批后,国联证券于1月13日晚间发布公告称,拟对公司名称、证券简称、注册资本进行变更,公司中文名称拟从“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国联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A股、H股证券简称均拟从“国联证券”变更为“国联民生”。
同时,随着并购重组事项的推进,国联证券的注册资本也发生了变更。经中国证监会核准通过,国联证券已完成本次重组所涉及的标的资产交割过户及新股发行工作。本次重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发行新股数量为26.4亿股,已于2025年1月3日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办理完成股份登记手续。本次发行完成后,国联证券总股本由28.32亿股增加至54.72亿股,注册资本由人民币28.32亿元增加至人民币54.72亿元。
助力企业发展,苏州从多方面为企业送上“大礼包”。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苏州将围绕企业发展所需,在资金、人才、土地、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撑,助力广大企业加快发展、茁壮成长。为企业提供最全面周到的要素保障。今年,苏州将设立1100亿元新型工业化系列基金,新增制造业授信额度5700亿元,新供产业用地2万亩以上,做到重大产业项目资金充足、土地保障。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持续推动数据得地、工业上楼,深入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低效用地再开发等试点,全年转型低效工业用地1万亩。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推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降至12%左右,加快建设综合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
聚焦企业融资需求,常州不断提高质押登记业务办理效率,赋能经营主体创新发展。2024年,全市共办理股权出质284笔,同比增长37.2%,出质股权数额共计117.58亿元,同比增长7.4%;完成商标质押139笔,质押金额共计17.05亿元,同比增长近580%。
助推新型农业发展,泰州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搭建政银保企对接平台,常态化运行“泰惠农·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政银保企对接活动,2024年累计开展对接活动17场,参与主体超1200个。此外,还创新开展农业设施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对符合条件的28家经营主体农业设施进行确权颁证,确权设施数量111栋(座、幢),授信率100%、授信额11721万元。其中,为16家家庭农场确权设施29栋(座、幢)、授信额897万元;为2家农民合作社确权设施4栋(座、幢)、授信额465万元。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何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