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徐颖
通讯员鄢静慧李茜
1月20日迎来大寒节气。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时节,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常常出现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景象。同时,大寒节气接近春节,也让这个节气多了些喜庆的氛围。
本期《诗词中的二十四节气》,极目新闻记者专访了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林岩,为您解读相关诗词。
大寒时节,读书弄孙的陆游仍理想不灭
大寒
宋·陆游
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可怜切云冠,局此容膝室。
吾车适已悬,吾驭久罢叱,拂尘取一编,相对辄终日。
亡羊戒多岐,学道当致一,信能宗阙里,百氏端可黜。
为山傥勿休,会见高崒嵂。颓龄虽已迫,孺子有美质。
林岩教授介绍,这首诗的前半首描写了诗人在大寒节气的生活状态。天气很冷,雪都没有融化,这样的天气,大诗人陆游也只能宅在家中,他戴着高高的帽子,在窄窄的房子里坐着,感觉很局促。车不用了,马也很久没有骑了,他在家里闭门读书,一看就是一整天。“可怜切云冠,局此容膝室”既是写实,也是对自己境遇的自况——空有一腔热血,却难以施展抱负。后半首述说了诗人对读书的看法,认为读书要有明确的方向,他推崇始终如一追寻孔子的学说,强调读书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虽然自己已经老了,但儿孙辈读书的资质还可以,这也让陆游倍感欣慰。
而下面这首诗中“大寒”虽不是指节气,指的是寒冷的天气,但这首诗也值得一读,从这首诗中可以读到晚年陆游的身体里仍有一团没有熄灭的理想之火,和他想要报效国家的拳拳之心。
壮士吟次唐人韵
宋·陆游
士厌贫贱思起家,富贵何在发已华。不如为国戍万里,大寒破肉风卷沙。
誓捐一死报天子,兜鍪如箕铠如水。男儿堕地射四方,安能山栖效园绮!
塞云漠漠黄河深,凉州新城高十寻。风飧露宿宁非苦,且试平生铁石心。
林岩教授介绍,下面这首陆游的诗《示福孙并示喜曾》则充满生活意趣。这首诗是写给他的孙子“福哥”和曾孙“阿喜”的。南宋时期,南北分治,梨子、枣子等北方水果运不到南方来,陆游自己家只有很小的小金橘,还有一些柿子和板栗,也都被猿鸟吃残了。虽然天气很冷,孩子们衣服还很单薄,但他们也从不吵闹要做衣服。孩子们围着地炉读书,一读就读到凌晨,这让诗人觉得宽慰。“陆游家中人口众多,陆游有六个儿子,每个儿子娶妻生子,再加上仆人,应该也有几十口人,所以生活应该不宽裕”,林岩教授介绍,但从诗中可以感受到,陆游的生活虽然不宽裕,但精神还是愉悦的,家庭充满亲情。
示福孙并示喜曾
宋·陆游
北商久不通,犁枣罕登盘。山舍惟有橘,琐细如弹丸。
此外则柿栗,收拾猿鸟残。虽无庞翁话,儿孙亦团栾。
今岁雨雪晚,岁莫始大寒,二稚乃可怜,不诉衣襦单。
地炉有微火,诵书到更阑。我老多感慨,赖汝差自宽。
大寒常常在春节前后,这个节气一过就意味着“冬去春来”
发南浦赠人
明·李梦阳
大寒冰雨何纷纷,晓行日临江吐云。得风舲舸故相逐,异港凫鸥还自群。
浦南蓼洲春欲动,岸西雪山晴未分。与君接席向香蔼,吟坐传杯侵暮曛。
林岩教授解读说,这首诗写的是大寒时节诗人在码头送别友人的情形。诗中比较能展现大寒节气特点的一句诗是“浦南蓼洲春欲动,岸西雪山晴未分”,写的是南边沙洲都已经有春的气息了,而河岸的西边雪还没有融化。“大寒作为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既是最冷的节气,也是一个辞旧迎新的节气,大寒一过,春天就来了。”
下面这首《小年朝词十首其四》写节气的同时,也写到了过年的习俗。诗中写道,小除这一天,刚好碰上大寒节气,腊月过后就是春节,诗人所居住的山城蒸腾起雾气,看起来是要下雪了,下雪意味着接下来是一个丰年。诗题中的“小年朝”,是从宋代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节日,时间是正月初三。清代顾禄的《清嘉录·小年朝》中记载:“(正月)初三日为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同。”是日,凡宅旁有井之家,早晨拿香火、素菜供于井栏,并将井上除夕所封的红纸条揭去,名曰开井;有些地方,人们扫积尘于箕中,加上敝帚,倒在三岔路口,以示送穷。
小年朝词十首其四
清·彭孙遹
小除时节大寒天,长腊分明及岁前。
七里山城三日雾,安排花雪待丰年。
大寒时节赏梅、分韵作诗,是文人喜欢的聚会活动
大寒日招彭仪一顾华阳观察王审渊沈莱友太守杨闳度大牧朱景韩画庄大令邵安侯上舍陆赤南山人及淳儿集升庵梅花下分韵得生字
清·查礼
同是凋零树,品格何孤清。乱蕊不厌繁,丑枝并含英。寒香透霜雪,疏影老纵横。
升庵绕屋种,连日喜放晴。放翁作诗报,云吐瑶与琼。招客主亦客,素侣惬素情。
先后款扉入,无须倒屣迎。樽开先卜夜,日落鸟一鸣。劈纸旋刻烛,四座皆吟声。
兴酣酒复醒,幽芬静残更。翻然思绝域,尚驻天外兵。见雪不见梅,岁暮旅魂惊。
安能移此境,共喜心太平。
上面这首诗的诗题特别长,林岩教授解读说,这首诗写的是大寒这一天,邀约一帮友人以及自己的儿子淳儿,一起在友人升庵的梅花树前,分韵作诗,诗人分得的韵是“生”字韵。诗题中的观察、太守、大牧、大令等是官职名,上舍是国子监监生一类,山人是无官职的自由职业者,诗题中的排名也是按照官职大小依次排列的。整首诗描写的是梅花的姿态、香气、品格,友人相聚时的欢乐场景。诗末,诗人还联想到远在边塞的将士,大寒时节,恐怕他们只能见到雪见不到梅花,感叹如果太平时,他们也能共享此景那该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