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劳动报社“大工匠、小记者”寒假系列职业体验首场活动拉开序幕,丰富了同学们的职业体验和社会实践经验。
本报讯一架架小型运动无人机在空中飞舞,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向孩子们展现了无人机技术的无限魅力。昨天,劳动报“小记者”们以一场紧张、刺激的低空竞速之旅拉开了劳动报社“大工匠、小记者”寒假系列职业体验首场活动的序幕。
随着无人机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普及,无人机运动不仅让青少年更好地理解航空科技,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提升了他们的空间感知与专注力。此次劳动报社“大工匠、小记者”寒假系列职业体验活动来到ROCSpecial无人机训练基地,让“小记者”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科技与速度相结合的魅力。
随着教练的一声令下,选手们戴着专用眼镜,灵巧地操纵无人机如同离弦之箭,在空中划出疾速的轨迹,一旁驻足观看的“小记者”们直呼刺激。光看还不过瘾,“小记者”们个个摩拳擦掌,在飞行训练场地跃跃欲试起来。“爬升,操作过程中要全神贯注,手法要跟上……”在操控无人机飞行的过程中,大家在上海大疆慧飞UTC教官、国家体育总局航空运动管理中心认证教练员杨灵的指导下,初步掌握了操控手法,体验科技带来的飞翔的感觉。
在“大咖课堂”上,体育总局国家一级裁判员、国家体育总局航空运动管理中心委任技术代表施寅斌介绍了人类飞行历史,以及飞行的原理。他生动的讲解,引发了“小记者”们浓厚的兴趣,大家不时抛出一个个“高质量”的问题:“远程操控也算无人机吗?”“伯努利原理在飞行中是如何产生作用的?”“无人机机体中的传感器和飞机中的是同样作用吗?”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值得一提的是,在课堂中,大家还在教练的指导下,亲手制作了一台属于自己的“无人机”,一同在训练场里试飞起来。
“真没想到,操控无人机的哥哥是国家级运动员。”“我家里也买了无人机,回家后我要把今天学到的操控手法教给爸爸妈妈!”“无人机真好玩,下次还来。”大家意犹未尽地表示,当天的飞行体验让自己对无人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回去后要与家人、朋友分享此次活动的收获。
据悉,劳动报社今年推出的“大工匠、小记者”寒假系列职业体验活动,还将陆续聚焦协作机器人创作、机械手表制作,带领“小记者”走近智能制造,在多场活动中与劳模、大咖对话的同时,学习新闻写作技巧,丰富同学们的职业体验和社会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