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江城黄牛“犇”向更广阔市场

金台资讯 2025-01-20 15:40:15

近年来,普洱市江城县在推动黄牛产业发展上持续发力,从政策扶持到科技助力,从基地建设到三产融合,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如今,江城黄牛“犇”向更广阔市场,黄牛产业发展大有可为。

在历经14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后,一头头体格健壮的江城本地黄牛,从江城县抵达“省城”。依托屠宰、配送、加工、售卖这一整套完备且成熟的产业体系,江城黄牛实现了从田间牧场到百姓餐桌的“无缝对接”,整个过程高效有序,确保了产品的新鲜和品质。

近日,位于昆明市盘龙区的江城牧场生鲜店迎来了开业,这也是江城牧场在昆明落地的第12家门店。走进店内,只见新鲜切割的牛肉整齐陈列在鲜牛肉区域,货架上的各类牛肉制品琳琅满目。负责人李思晨正在向顾客介绍店内的牛肉产品,经过试吃品尝,大家纷纷对江城黄牛肉赞不绝口。

“他这个牛是本地的土黄牛,肉比较紧实,没有任何膻味,吃了以后,我就觉得和普通市场上的牛肉是截然不同的,味道非常香,而且好像有股奶香味。”顾客任先生说。

除了开业当天吸引到的大批新客源,不少老顾客也赶到新店捧场,吴林生就是其中之一。

吴林生说:“之前试吃过以后,我感觉这个牛肉相当不错,后来我也就成为了会员,还推荐给身边的朋友,朋友反映都不错。然后受企业邀请,还到江城去参加了溯源之旅,实地看过养殖环境,很不错。”

2024年,在江城黄牛价格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江城创业青年李思晨大胆迈出了开设线下门店的关键步伐,率先在云南省会昆明布局。第一家江城牧场门店开业后,凭借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口碑,迅速吸引了大量顾客。随后的时间里,根据市场需求和布局规划,在昆明的不同区域接连开设新门店,这些门店也成了展示江城黄牛产业形象的重要窗口。

李思晨说:“江城黄牛本身就是一个好品种,也是我们江城独特的地理标志产品,在普洱以内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江城黄牛,但是当我们来昆明调研市场时,发现大家都不知道江城黄牛,所以我们就想着打造一个江城牧场的品牌,售卖江城黄牛,同时,还可以把江城所有的农特产都放到店里售卖。”

为进一步深耕全产业链,江城牧场在稳固向市场供应生鲜肉制品的基础上,全力投身于江城黄牛肉制品的深度研发与精细加工,成功打造出牛肉酱、牛肉干、油浸牛肉等系列产品。不仅如此,还在配送环节进行创新,引入无人机等先进的低空运输工具。借助现代化手段,构建起从江城牧场直抵众多社区的高效配送网络。

目前,江城牧场生鲜店的日屠宰将近10头,单店月营业额超12万元,加上供销社合作的特色产品和大湾区门店的销售收入,2025年公司年产值预计突破5000万元。

“现在我们的门店越开越多,2025年可能要开20家以上的门店,下一步会往深圳大湾区开店,我们计划在2025年带动农户200户左右,养殖的黄牛达到1万头以上。”李思晨表示。

江城黄牛饲养驯化历史悠久,是江城县境内饲养的一个黄牛品种,具有肉质鲜美、耐粗饲和适应性强等优点。2018年,“江城黄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2019年,普洱市正式发布并实施了“江城黄牛品种”地方标准;2021年,江城黄牛遗传资源被正式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库。

在江城黄牛产业的发展之路上,江城县多措并举为其稳健前行筑牢坚实根基。一方面,紧跟省、市决策导向,强化政策引领,加大扶持力度。同时,大力推进江城黄牛保护与开发利用示范基地建设,规范养殖流程,组建核心种群。另一方面,与多所科研院校合作,设立专家工作站,搭建科研平台,加强“产学研”融合。还积极倡导并全力支持企业拓展发展模式,促进三产融合,提升产品市场影响力。

截至2024年末,全县肉牛存栏量为5.2335万头,其中,江城黄牛存栏量为5.0349万头,出栏量为1.3758万头,牛肉产值为1.0426亿元。据统计,养牛业带动了全县3389户、15874人参与到饲草种植加工、屠宰、销售及餐饮等相关行业,既创造就业、提高群众收入,又推动江城黄牛全产业链构建,为产业稳健发展筑基。

江城县畜牧工作站高级兽医师徐正宏表示:“下一步,我们计划与科研院校、云南省草动院合作,通过示范基地做好保种工作的同时,重点开发特色牛肉和优质牛肉及其产品;其次,在中心产区江城县建设1至2个江城黄牛体验馆,让消费者对江城黄牛有个全新的认知;三是拓展江城黄牛消费市场,提升江城黄牛知晓度;四是全产业链打造江城黄牛产业,提高江城黄牛附加值。”(刘思瑞唐瑞)

0 阅读:1
金台资讯

金台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