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前瞻|中国电网大投资时代来临,超预期投资额如何影响产业链上市公司

第一财经 2025-01-20 20:20:37

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大电网公司2025年投资额再创历史新高。随着南方电网公司1月19日晚间披露今年电网投资额,1月20日,电源设备、电网设备板块股价迎来上涨。截至当日收盘,两大板块在A股行业板块中涨幅居前。据东方财富数据,电源设备(BK1034)板块收涨2.33%至1830.52,电网设备(BK0457)收涨1.92%至24335.42。

国家电网表示,公司在2025年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聚焦优化主电网、补强配电网、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推进重大项目,预计今年电网投资将首次超过6500亿元。南方电网2025年将安排固定资产投资1750亿元,亦创历史新高。

业内人士指出,电网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方式,也是逆周期调节的重要环节,既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给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来发展机遇,又为跨省跨区电力交易提供保障,对建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发挥积极作用。

重金投向何处

今年,两大电网公司的投资资金将主要用于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及骨干电网建设、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供电问题治理、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等方面。

随着风光大基地建设提速,电力外送压力推动特高压投资增加。国家电网表示,2025年将开工建设陕西至河南特高压,以及山东枣庄、浙江桐庐抽蓄电站等一批重点工程。南方电网公司亦称,国内首个跨网融合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藏粤直流开工建设在即,将推动西部的清洁能源以更大规模持续输送到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等用电负荷中心。

特高压是电网投资的主力。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业内认为特高压项目有望在2025年迎来核准和开工高峰。

“‘十四五’规划19项直流、8项交流,共计27项特高压工程,截至2024年底仅投运张北-胜利1项交流工程,在建有‘6直2交’。”中金公司研究部分析员曲昊源表示,受新能源大基地外送需求驱动,2025年特高压项目前期工作将加速推进,预计今年有望核准“4直4交”,特高压投资额有望达到1120亿元,同比增约34%。其中,直流工程包括南疆送电川渝、甘肃巴丹吉林沙漠基地送电四川、蒙西至京津冀、藏东南至粤港澳大湾区等输电通道。

此外,随着配电网容量限制成为分布式新能源发展的主要限制力量,配电网投资扩容和智能化改造在2024年逐渐兴起。2024年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继“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提法后,首次在国家部委层面以正式文件形式指导配电网建设。

上述文件要求,到2025年,配电网承载力和灵活性显著提升,具备5亿千瓦左右分布式新能源、1200万台左右充电桩接入能力;到2030年,基本完成配电网柔性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实现主配微网多级协同、海量资源聚合互动、多元用户即插即用,有效促进分布式智能电网与大电网融合发展,较好满足分布式电源、新型储能及各类新业态发展需求。据此,曲昊源预计,2025年配电网投资增速有望在5%-10%区间。

源网协同建设

电网投资大幅增长的背后,是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新能源快速发展、电网投资速度难能同步跟进带来的消纳压力。

综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年全国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02万亿元,接近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额5277亿元的两倍。2024年1-11月,全国电网工程完成投资5290亿元,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8665亿元,比电网投资额高出超六成。

源网投资不协调导致新能源接网困难以及弃风弃光问题抬头。发电量数据能明显说明问题。2023年,我国风电、太阳能装机总量达10.5亿千瓦,共计发电量1.46万亿千瓦时(或称“度”),相当于每千瓦风光装机发电1390度。而至2024年,1-11月份,我国风光装机总量13.1亿千瓦,共发电量1.23万亿度,单位装机发电量下降了32%。

电网投资速度滞后于电源投资,主要原因包括二者建设周期错配。一级市场新能源投资人李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电源投资主要由市场驱动,新能源项目前期准备大概一年,建设周期半年左右;而电网投资主要由计划驱动,前期要纳入国家能源局电力规划、可研、核准,再从国家电网总部发展规划落到地方电网公司年度规划中,进行预算、设计、建设等工作,项目整体周期最快也要约三年。

主管部门也意识到电网投资滞后的严重性。在2024年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能源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二次审议。草案二审稿增加规定: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强电源电网协同建设,推进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

产业链上下游如何受益

电源、电网设备板块上市公司多达200多家,随着两大电网公司投资力度加大,市场关心增量投资将如何带动上市公司业绩增长。

“从投资角度看,电力是未来现代社会的基础需求,受益于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的稳定增长,电力系统核心的电网设备市场需求将长期保持稳定。”李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从企业经营层面看,得益于电网投资持续增长,电网核心设备企业近年来展现出较强的盈利韧性,尤其是随着特高压产品交付增加,部分公司实现毛利率、业绩双重增长。”

曲昊源也表示,2025年即将迎来特高压确收高峰期,考虑到特高压产品毛利率较高,相关上市公司或将迎来较大业绩弹性。据介绍,2024年国家电网已进行五批次输变电设备招标,招标金额累计661.5亿元,同比增长12.1%。一次设备开关类产品、电抗器招标额增幅较高,变压器及电线电缆相对稳健。一次设备中,电抗器、隔离开关、变压器等产品招标金额分别同比增长53.2%、18.7%、7.8%。

已发布的业绩报告能明显看到电网投资对产业链公司的影响。整体看,与特高压、配电网建设密切相关的电网设备股在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均有不俗表现。中国西电(601179.SH)、平高电气(600312.SH)、神马电力(603530.SH)、森源电气(002358.SZ)等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5.33%、55.13%、125.03%、50.94%。

上述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范围涵盖输配电设备及其核心零部件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等工作,主要产品包括开关设备、变压器、输配电复合外绝缘产品、电抗器等。针对业绩增长,不少公司表示,随着电网投资稳步提升,电网建设陆续推进,公司重点项目陆续履约交付,收入发生结构性变化,高附加值产品交付量、价同比增长,带动公司业绩大幅上升。

“电网投资从招投标、中标到项目落地,时间跨度比较久,因此产业链受益时间也不尽相同。”李想指出,电网投资提升对产业链上市公司经营的积极影响,将呈相对温和的爬坡式增长,“不会是‘爆炸式’的那种。”

(受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李想为化名)

0 阅读:121
第一财经

第一财经

第一财经是上海广播电视台/SMG旗下的财经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