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是120国家急救日,今年的主题是“关爱生命,救在身边”。当天,深圳市急救中心首次携手全市10个区(新区)的公众急救培训基地,全城联动举办2025年国家急救日倡议暨120急救大课堂公益培训活动,共有近400个亲子家庭、700多名市民共襄盛举。
在深圳市急救中心主会场,还召开了“救人英雄”表彰大会,对2024年以来“该出手时就出手”的24位“救人英雄”代表进行了现场表彰。他们来自各行各业,都是在生死攸关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普通人,更是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的“英雄”人物。
人人都是“急救员”孩子也能当“先锋”
应急救护知识像为深圳人打开一隐形的急救大网伞,关键时刻能拯救生命。据统计,自2018年起,深圳市急救中心每年向政府申请拨款实施免费公众急救培训项目,累计培训人数逾87万人次,2024年培训10万余人次,全民急救普及率达4.92%,全国领先。
“救人英雄”庞同乐是一位运动爱好者,2024年8月8日在莲花山公园骑行晨练时遇到了一位晕倒的老人家,马上利用自己所学的进行急救。他说,当自己看到老人转危为安、康复出院的消息,那一刻,满心欢喜,庆幸自己2021年来深圳市急救中心参加了急救培训,学习了心肺复苏和AED的使用方法。谈到自己学急救的初衷,是一位30多岁的同事突发心梗离世,让他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学习了急救,逐渐回归健康生活。
另一位“救人英雄”黄靖,是深圳地铁运营集团有限公司1号线深大地铁站的值班站长,她在2021年11月参加市急救中心举办的初级救护员取证培训并成功考证。2024年11月18日,在深大站,一名男乘客在乘坐进站电扶梯时突然晕倒,她与同事凭借团队的协助和急救知识以及AED的运用,抓住抢救生命的“黄金4分钟”,成功挽救了一条年轻的生命。“深圳市民乘客的安全保障,得益于AED设备在地铁的普及使用,得益于市急救中心对地铁员工急救技能的培训指导,更是深圳急救事业持续多年建设卓有成效的体现。”她代表深圳地铁员工感谢市急救中心传授急救知识,配备AED,为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活动中,古稀老人李思和却说自己是“5岁的小朋友”,这是为什么呢?2019年12月21日,李思和打网球时突然倒地,懂急救、会急救的球友和球场工作人员为他进行了心肺复苏,并用深圳市急救中心给球场安装的AED给他进行了除颤。“‘救命神器’AED太神奇啦,电一次,我的心跳和呼吸就恢复了。”经过送院治疗,李思和顺利康复,并在两个月后重返球场,直到现在。他说:“5年来,我每周打网球,每天阅读报纸,看新闻,跟进时代,活得很好。”他透露,“我的躯体是AED击活的,我特别感恩。”他已成功登记器官捐献名册,决定身后要捐献器官并成为“大体老师”,算是回报社会。
在深圳,不仅成人学急救、懂急救、敢急救,青少年也积极参与急救培训。深圳已连续多年举办亲子急救培训,在家长和孩子心中种下了应急救护的种子,参与培训的孩子还获得“急救小先锋”称号。带着11岁女儿来参与活动的市民周先生,本身在医疗设备公司工作,他说自己曾多次看过急救培训的视频,却始终没有实操过。“急救知识很重要,不仅能保障身边人的安全,更能为整个社会织就一张生命守护网,我在‘深圳急救’微信公众号上看到招募信息,马上就给女儿和自己报了名。”
视频指导让院前急救实现主动干预
120是生命热线。2024年,这条生命热线响起了110多万次,10秒接听率达95%;派车29万余次,抢救病人25万多人,通过快速定位、就近派车,急救反应时间缩短至11分25秒。2024年,120派车数和救治患者数较2023年均有所增加,为深圳市民的生命安全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
为了让听障人士也能“畅通无阻”呼救,深圳市急救中心还上线了听障人士一键呼救“深i急救”微信小程序、远程视频医学急救指导、AI自动外呼系统等信息化系统,通过科技赋能,提高急救成功率。
2024年5月30日中午,一位50岁患者因突发状况倒地,呼吸急促且失去意识,其家属紧急求助120。面对患者没有呼吸的紧急情况,市急救中心120调度员周小瑶确认信息后即刻派遣救护车前往,随后开启了视频连线指导家属施救。在她的指导下,家属对患者进行了近9分钟不间断按压直至120急救人员到达。这名患者经救护车送到医院继续抢救,最终转危为安。
据了解,医疗优先分级调度系统(MPDS)自2021年上线以来,已使用预案28.2万次。2024年5月,该系统增加了“视频指导”功能,120调度员可通过视频实时查看施救者给予的急救措施是否规范并加以纠正。截至2024年底,深圳120已使用视频连线指导呼救者成功自救互救240次。
MPDS及视频指导的引入,使深圳院前急救实现了从“被动等待”到“主动干预”的转变。同一时间,深圳市院前质量管理区域协同心脑急救系统也正式启用。该系统属于市卫健委12361项目的一项子项目,由市卫健委主管、市健研数管中心建设、市急救中心及21家定点医院使用,具备院前一键挂号、患者生命体征数据及心电图实时传输、院前院内实时会诊等功能。急救患者一上救护车,医护人员就能通过该系统打通院前、院内抢救各环节,实现“上车即入院”,有效缩短胸痛及脑卒中患者抢救时间,进一步提升心脑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
2024年,市急救中心接连获得国际及国家认可。同年6月,正式通过国际紧急医疗调派院紧急医疗调度绩优认证中心的评定,获得国际紧急调派研究院“绩优急救中心”认证(ACE认证)。7月,在第八届中国院前急救领航者信息化研讨会上,深圳市急救中心因在区域内乃至全国范围内为MPDS的高效使用树立了好榜样,荣获该会唯一的“医疗优先分级特别贡献奖”。
打通空中生命线织密AED网络
2024年是深圳救护车“无忧避让”机制出台的第十年。深圳每公里机动车密度位居全国之首,在道路资源紧缺和机动车持续增长下,畅通的“生命通道”显得尤为重要。2014年,市急救中心联合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率先启用救护车“无忧避让系统”。
10年来,“闻笛而让”已成为深圳一道亮丽风景。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市共记录到21000多辆社会车辆主动避让救护车,“愿意让、放心让”救护车逐渐成为深圳车主的共识。
数字背后体现的是深圳人对生命的尊重。打通生命通道,不仅在地上,也在空中。2024年,市急救中心牵头推进深化广东省航空医疗救护体系和机制建设,制定了《深圳市急救中心关于航空医疗救援企业赠送航时使用的管理办法》,推动以航空医疗救援为核心的多方联动救援实践。
“空中生命线”被打通,AED网络也越织越密。市急救中心在全国率先启动“公众场所配置AED项目”,连续5年被列为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牵头制定《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建设与管理规范》获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发布。目前,全市公共场所安装AED超4.3万台,遍布人流密集场所。如今,深圳市民只需要点开手机微信小程序“AED地图”,便可一键查询。
据统计,截至目前,深圳市民已用公共场所配置的AED成功救治126人,年龄最大达82岁,最小仅7岁。
文|记者王俊通讯员深急救
图|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