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警方披露,少数网约车司机通过使用一种能“甩位”的作弊软件,实现筛选订单、小单变大单等功能,通过修改网约车服务的起点或终点定位,人为拉长服务里程,导致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多付车费。
这种作弊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守规网约车司机、平台多方权益,也严重扰乱了公平竞争秩序。值得注意的是,此类作弊软件还渗透到了外卖、货运、快递等行业。倘若不及时制止,可能“劣币驱逐良币”,迫使更多从业者选择作弊;平台为应对消费者的投诉进行赔付,也增加了运营成本。
治理作弊软件,技术力量应发挥更大作用。平台公司要落实主体责任。一方面,要不断发现、修补运营管理系统漏洞,利用人工智能等手段,加强对作弊软件的识别、预警、拦截能力;加强对于实时数据的监测和风险判断,通过大数据观测司乘关联、车辆轨迹、异常移动等情形,及时提醒权益可能受侵害的消费者;对于已经发生的异常订单,快速准确进行研判,及时赔偿消费者损失,并对使用作弊软件的从业者采取警告、减少派单甚至取消接单资格等措施,在适当情况下与相关执法部门进行数据共享,协助调查。另一方面,还需加大网络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壮大技术团队,应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挑战。
阻断此类黑灰产业链蔓延生长,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从立法、执法、技术等领域推动长效治理。相关部门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APP上游插件接入的管理机制问题加强监管,同时加大对设计、制作、销售、使用作弊软件全链条的打击力度,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度,起到威慑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