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医药报
止痛药的合理使用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止痛药包括阿片类药物和非甾体类抗炎药。正确选择止痛药,遵循止痛药的使用原则,才能确保用药安全。
如何正确选用阿片类药物
阿片类药物的应用指征包括慢性癌痛、急性疼痛(术后疼痛等)和慢性重度非癌痛(糖尿病引起的足痛等)。
使用阿片类药物应遵循以下原则。(1)尽量口服:口服是最安全、有效的给药途径。(2)按阶梯给药:阿片类药物根据止痛效果分为强效和弱效,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选择不同止痛效果的药物。(3)按时给药:有些患者只在疼痛时服药,这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止痛效果,而且更容易发生耐药。(4)个体化给药:具体结合患者情况选择药物品种和给药剂量,如肠梗阻的患者最好选择芬太尼贴剂。每个患者都应通过剂量滴定来决定给药剂量。(5)注意细节:及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使用阿片类药物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以下四种。(1)便秘、恶心呕吐:几乎所有使用强效阿片类药物的患者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在开始给予患者阿片类药物的同时,也要预防性给予止吐药和通便药。(2)尿潴留:停药后可好转。(3)呼吸抑制:常见于使用强效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如大剂量使用芬太尼时易出现呼吸抑制,可用纳洛酮拮抗。(4)精神症状:患者可出现嗜睡、谵妄、烦躁等症状,停药后好转。
阿片类药物属于国家管制的特殊药品,因此在处方、购买、领取和保存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定。患者需要按照规定合理、合法地使用和保管阿片类药物,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
如何正确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应用指征包括慢性癌痛、各种急慢性疼痛等。
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应遵循以下原则。(1)掌握应用指征,慎重使用:近年来,非甾体类抗炎药滥用现象较多,引起不良反应事件增多,需严格根据适应证用药。(2)避免大剂量长期使用:选用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种类和剂型,不同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不良反应类型和程度各有不同,如大剂量长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导致急性重型肝炎,而布洛芬和双氯芬酸钠的胃肠道反应较少出现,阿司匹林肠溶片对胃肠道刺激也相对较小。(3)个体化给药:如同时应用抗凝药的患者应选择对血小板功能影响小的塞来昔布等,避免造成出血倾向。(4)避免同时使用2种或2种以上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免增加毒副作用。(5)注意并发症对用药的影响:低血容量、低白蛋白血症等可能增加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肾毒性和耳毒性。
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引起消化性溃疡,进而导致出血、穿孔,应预防性联合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减少溃疡的发生,同时酒精过量、老年人、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的人群慎用;引起血小板功能障碍,应避免与抗凝药同用,但特异性的环氧化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伐地昔布等)出现该情况的风险小;引起肝肾毒性,在老年人、肾脏疾病患者中易发生。非甾体类抗炎药在体内的代谢时间随年龄增加而延长,因此老年人使用时,需格外关注用药的剂量和时间间隔。
(摘编自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柯俊主编的《中国居民用药安全指导(科普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