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页-台海网]
放寒假了,学生们迎来了梦寐以求的假期。一些孩子在虚拟世界“打怪升级”的同时,要警惕被不法分子盯上,掉进网络游戏诈骗陷阱。日前,泉州台商投资区一名11岁学生在玩游戏时,被结识的网友以“解除游戏账号限制”为由骗走2万多元。警方提醒,寒暑假是涉学生类诈骗高发期,几种针对学生的常见电信网络诈骗要注意防范,家长不仅要教育孩子提高防骗意识,也要管理好个人账户的支付密码。
案例玩游戏时结识网友女生被骗2万多元
这个寒假的一天,家住张坂镇的11岁女生小雅(化名)用母亲的手机玩游戏时结识了一名网友。网聊后,对方发来一张图片,谎称让小雅解除游戏账号限制,否则她家长的银行卡会被扣6万元并坐牢。小雅并不明白对方让她解除什么限制,但在对方的威胁下很害怕,随后在对方的诱导下,她下载远程控制软件并开启屏幕共享功能,将她母亲的微信、支付宝、银行账户一一展示给对方。
在对方的接连线上恐吓下,小雅向对方发送母亲的支付验证短信,以购买2部手机的网络消费方式,被诈骗走2万余元。之后对方引导小雅将聊天记录删除,继续要求她在线操作,小雅发觉可能被骗,停止和对方联系,但不敢立即告知父母。第二天晚上,母亲发现自己的信用卡被刷走2万多元,才赶紧报警。
分析几种学生常见诈骗放假期间更要留心
民警介绍,网络上,“扫码领红包”“游戏装备免费送”“解除防沉迷限制”这类五花八门的广告很吸引眼球,对防范意识淡薄、社会经验不足的青少年来说具有诱惑力。这些广告的背后很可能隐藏着诈骗分子的陷阱,一不小心就可能上当受骗。
警方提醒,每到寒暑假都是涉学生类诈骗高发期,当前针对学生有几种电信网络诈骗较多见。
一是免费皮肤“大陷阱”。诈骗分子谎称免费赠送游戏装备、游戏皮肤,再通过“激活费、认证费、验证费”骗取未成年人钱财,诱导孩子用家长手机开启“屏幕共享”进行转账操作。
二是威胁恐吓“下圈套”。诈骗分子通过短视频网站、游戏社区等渠道发布信息,诱骗未成年人加入QQ群,随后假冒警察、律师等身份进行诈骗,恐吓学生必须对案件进行保密,不能告诉包括父母在内的任何人,否则就过来把一家人都抓走。孩子出于害怕,只好乖乖听话,给对方转账“自证清白”。
三是冒充熟人“广借钱”。很多未成年人使用手机安全意识较低,导致QQ或者微信号被盗,有的甚至直接授权别人登录。诈骗团伙利用这个时机开始用未成年人的名义到处借钱,或者发送诈骗信息实施诈骗。
四是虚假购物“线下付”。诈骗分子利用微信、QQ、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发送大量的虚假广告,通过精美的图片和文案包装,在低价的诱惑下,很多未成年人就会通过线下商议完价格后直接付款,导致被骗。
五是网络追星“诱惑大”。诈骗分子引诱未成年人加入虚假的明星粉丝群,以获取明星签名或礼物为诱饵,以打榜、刷礼物、募捐等名义实施诈骗,引导未成年人转账或刷单。
提醒合理规划游戏时间家长管好支付密码
假期里,如何帮孩子规避电信网络诈骗风险?
民警提醒家长,假期里要告知孩子不轻信任何宣传免费送游戏皮肤或游戏道具的消息,不与陌生人私下交易,不随意进行转账充值等操作;不轻信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轻易添加陌生好友,被拉入陌生群时应立即退群。切勿与陌生人视频通话和屏幕共享;不轻信网络上所谓“无门槛”“高收益”的兼职广告,要求先付款后入职的皆是骗局。
另一方面,家长要管理好自己的支付密码,定期查询自己的网络消费记录、支付账单等,核实是否有充值、转账行为发生,如有大额不明支出,要及时保留相关记录,并向有关平台维权或者诉诸法律途径。平时还要引导孩子合理规划玩游戏时间,避免其长时间沉迷于游戏中。家长需要与孩子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网络世界的活动,引导孩子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随意向陌生网友透露真实姓名、地址等重要信息。孩子如果遭遇威胁或恐吓,应第一时间跟父母或老师反馈,寻求帮助。
有些兼职不要碰
除了要警惕各类骗局外,广大学生也要警惕以下这些兼职。
帮助诈骗分子取现:不少不法分子为了快速转移赃款,会雇用人员帮其在线下取现并转移资金,有些兼职工作是帮其买贵金属等,并许诺高额报酬,其实这些工作就是充当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洗钱的“工具人”。
买卖银行卡手机卡:出租、出借、出售自己的电话卡、物联网卡、电信线路、短信端口、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互联网账号等,或是充当线下“卡头”“卡贩”,会成为诈骗分子的帮凶,自己也会因此承担严重的法律责任。
搭建GOIP、VOIP:诈骗分子大多藏身境外,他们会以“高薪招聘”为诱饵,诱使求职者在国内租房搭建虚拟拨号设备实现远程操控手机卡,给国内受害人拨打诈骗电话、群发诈骗短信来实施诈骗。通过这些虚拟拨号设备将境外电话转化为境内本地电话,增大了迷惑性,导致受害人更容易被骗。
诈骗引流:有些诈骗团伙会招募“话务员”,要求入职者按照设定好的话术,按照非法获取到的公民信息名单拨打电话或发送短信,引导受害人添加上游诈骗分子的联系方式。这种工作就是诈骗引流行为。
线下推广引流:多以赠送小礼品为诱饵,要求事主扫描二维码或是用拉人建群、发送虚假广告来免费领取小礼品。这些所谓的兼职工作其实是帮诈骗分子进行地推式引流,为诈骗分子下一步实施诈骗作准备。
[防范提示]
天上不会掉馅饼
1.凡是刷单都是诈骗。
2.不要轻信免费送游戏皮肤或游戏道具的消息,不与陌生人私下交易。
3.收到自称是客服人员的来电不要轻信,可以先到官方平台核实。
4.如在网上遇到好友有金钱方面的请求,可以通过电话、见面的方式核实身份,不要轻信转账。
5.陌生网友不乱加,如无法辨别是不是诈骗的情形时可多与家长、老师沟通。
6.网购时注意辨别购物平台的真实性,切勿贪小便宜落入诈骗陷阱。(南方)
(融媒体记者许奕梅通讯员李日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