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政局动荡、军阀混战,税收流失严重,中央政府财政空虚,黎元洪无力独善其身。冯国璋在担任总统时也面临同样问题,甚至通过控制“崇文门监督”这一职位,获取商业税收入来缓解财政困难。然而,这些措施依然无法根本解决问题。黎元洪与冯国璋的财务困境,揭示了当时政权的脆弱和国家经济的困顿。 黎元洪,生于1864年,早期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与领导潜力,家族寄予厚望。然而,在担任中华民国总统期间,他深陷财务困境,频繁抱怨国家财政不稳,捐款支出巨大,月亏三万多大洋,年亏高达36万。尽管投资煤矿股票和盐票,但收益微薄,始终无法缓解财政压力。每月的捐款、募款等开销使他难以维持总统府的正常运转。 1923年,黎元洪在经历一年艰苦努力后,最终未能成功复职,曹锟通过贿选夺走总统职位。随之而来的政治打压,使黎元洪的政治空间愈发狭小,最终选择流亡日本。然而,政治流亡未能带来安宁,黎元洪的精神状态逐渐崩溃,最终在1928年因脑溢血去世,享年65岁。 黎元洪的一生,虽有过辉煌时刻,但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尽管如此,他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依然不容忽视。为表彰其贡献,黎元洪于去世后举行国葬,国家也通过一系列纪念活动表达对其的敬意。黎元洪的经历,见证了中国政治动荡的艰难岁月,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历史的深刻教训。
黎元洪:困境中的大总统
小博大史
2025-01-21 14:27:52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