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特约评论员胡欣红
图源:视觉中国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是首个以教育强国为主题、以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重要任务的国家行动计划,明确表示要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教师享有崇高社会声望、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教师队伍整体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教师队伍不仅规模急剧扩大,而且质量也有了极大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首先得益于待遇的切实改善。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之后,各地纷纷贯彻落实。
在此基础上,《纲要》进一步提出保障教师课后服务工作合理待遇,优化教师工资结构,落实完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强化高中、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完善职业学校教师绩效工资保障制度,推进高校薪酬制度改革。有了较高的收入,教师才能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于教书育人工作。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让教师们安心从教,除了工资待遇之外,拓展职业发展空间、享受职业带来的成就感也是重中之重。中央层面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从根本上保证了教师队伍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一步畅通了教师职业发展通道。
加大优秀教师选树表彰和宣传力度,是最有效的激励手段之一。2010年起,每年推选10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每五年推选“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随着国家和地方教师荣誉制度的健全完善,表彰优秀教师,对于提升教师职业自豪感有重大影响。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但在现实中,各种填表、考评、比赛、评估,各种与教育教学科研无关的社会性事务,却常常压得老师们喘不过气来,令很多有情怀的年轻人望而却步。针对这个问题,《纲要》明确要求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任务负担。如何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切实帮助教师减去繁杂的非教学任务,为教师营造安心、热心、舒心、静心从教的良好环境,实乃当务之急。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提升教师的职业吸引力,还需要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让教师在社会生活中感受到看得见的实惠。《纲要》要求落实社会公共服务教师优先政策,做好教师荣休工作,可谓切中肯綮。相关行业和企业,在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时理应秉承《纲要》精神,出台相应的惠师举措,给予教师更多的优先和优待,共同营造尊重教师、理解教师、支持教师的良好氛围。
为山九仞,非一日之功。《纲要》提出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要求到2027年,教育强国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让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力争早日建成教育强国,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