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编排了多少“女儿国”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1-21 15:31:36

▌赵柒斤

再读《西游记》,看到西梁女王打算“以一国之富,愿招大唐御弟为王,自降王后,生子生孙,永传帝业”,好奇心顿起:历史上有无“女儿国”?

无论女儿国的传说多么离奇荒诞,从先秦古籍《山海经》到《旧唐书》,记述者都将此作为真实故事记录在册。《山海经》曰:“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居,水周之。”这里的“女儿国”位于山海经世界的西部、巫咸国的北边、轩辕国的南边,与《西游记》中位于西牛贺洲的西梁女国方位记载很相似。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郭璞注释“水周之”说:“有黄池,妇人入浴,出即怀妊矣,若生男子,三岁辄死。”

从《后汉书》到隋唐史料,女儿国传闻登堂入室,载入正史之中,只不过由神话里“西部”转移至“东海”。《后汉书》谓:“又说海中有女儿国,无男人。或传其国有神井,窥之辄生子云。”《北史·女儿国》又说:“女国,在葱岭南。其国事以女为王,姓苏毗,字末羯……隋开皇六年遣使朝贡,后遂绝。”这里的女儿国是位于昌都地区的一个羌系部落,更像一个保持母系社会的群体,与“国中无男”的女儿国有本质区别。

若论离奇,要以《梁书》“诸夷”条介绍的“女儿国”为最:“扶桑东千余里有女国,容貌端正,色甚洁白,身体有毛,发长委地。至二、三月,竞入水则妊娠,六七月产子……”不过,此“女儿国”完全出自南梁一个叫慧深和尚之口。

《旧唐书》之后,有关女儿国的传闻虽不受正史待见,却成了文人笔记津津乐道的对象之一。南宋进士周去非任静江府(今广西桂林)通判结束回乡时,为满足老乡们好奇心,编写了一本地理笔记《岭外代答》,该书“东南海上诸杂国”条说:“又东南有女人国,水常东流,数年水一泛涨。”周去非编排说,此国不仅不需要男性参与繁殖后代,还非常仇男。

宋太宗的八世孙赵汝适任泉州市舶司提举时“暇日阅诸番图”并访问一些海外回国人员后,编撰了一本海外地理笔记《诸番志》,该书有关女儿国的记载跟《岭外代答》如出一辙。

元朝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游记》也“编排”了几个女儿国,“向南海行约五百里,则到达二岛,一个称男岛,住的都是男人;另一个是女岛,住的全是女人。”马可·波罗还发现日本附近小岛上也有一个女儿国:“上面仅仅只有女人,全部拿着弓箭。”用现代科学审视,无性繁殖简直荒诞不经,可为什么南宋文人要如此编排?这或许与偏安一隅的南宋特殊国情有关,海上贸易是当时重要的生命线。故而,女儿国的方位也随着民间传说迁移到南海。

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迈向高潮,尤其吴承恩的《西游记》描述了女儿国。该书第五十四回写道,“女王闻奏满心欢喜,对文武众臣道:‘寡人夜来梦见金屏生彩艳,玉镜展光明,乃是今日喜兆也’。”堂堂女国之主,来了个天朝男人,就想自降为后。这种想法是不是反映了古人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呢?

明代小说家罗懋登创作的《西洋记》(又名《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四十七回说,女国的金头宫主抢了随三宝一道出海的马太监,马太监告诉她,自己虽是男儿身,却已没有男子汉的本钱,金头宫主就去跟妹妹银头宫主抢“唐状元”,且以命相搏,结果两宫主都死了。

细心研究就会发现,古人创作的“女儿国”,不仅漂移至境外,而且主观思想和社会时代因素也被强势渗入,与所谓史料“记录”和笔记“编排”的女儿国明显不同。

其实,按时间顺序,由远及近地研究古书中的“女儿国”,可以看出,从神秘离奇到文人笔记,再演变成为小说家笔下老少妇孺喜闻乐见的通俗故事,所谓的女儿国,大多是写作者主观化的想象罢了。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