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徐州一收破烂的老头,正在村里转悠,忽然,他看见一农妇家中神龛上,供奉

纤指匠心 2025-01-21 16:47:50

1981年,徐州一收破烂的老头,正在村里转悠,忽然,他看见一农妇家中神龛上,供奉着一尊破旧佛像!虽心脏狂跳,但他却故作镇定地问农妇:“这破铜疙瘩50块钱卖给我行不?” 徐州这片土地上的佛教渊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东汉时期。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儿子楚王刘英在这里开创了佛教传播的先河,他不仅倡导佛教思想,还在当地修建了多处佛寺。 徐州境内的云龙山上,至今还保留着大量反映佛教发展的摩崖石刻。这些石刻不仅记录了佛教在徐州的传播历程,更展示了当时精湛的石刻艺术。 佛教文化在徐州逐渐深入人心。当地百姓家中供奉佛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种民间信仰一直延续至今。 在贾汪区的乡间,不少农户家中都设有供奉神灵的神龛。这些神龛中既有玉皇大帝、关公,也有各式各样的佛像,体现了民间信仰的多元特征。 1980年的一个春日,贾汪区的张某和李某在村边一处废弃的鱼塘边闲逛。这处鱼塘年久失修,杂草丛生,早已无人问津。 当他们在鱼塘边清理杂草时,意外发现了掩埋在土中的两尊铜佛像。由于当时周围还有其他村民在场,两人决定先将佛像重新掩埋。 等到夜幕降临,他们才偷偷返回将佛像取回。两人商量后,决定将佛像分别带回各自家中收藏。 这两尊铜佛像虽然年代久远,表面有些氧化,但整体保存完好。李某将其中一尊供奉在自家的神龛上,而张某则将另一尊小心收藏。 1981年,一位收破烂的老人在村里收购废品时,无意间发现了供奉在李家神龛上的铜佛像。这位老人一眼就看出这尊佛像不同寻常。 看着这尊造型古朴、工艺精湛的铜佛像,收破烂的老人主动开价一百元。在当时,一百元可是相当于普通工人两个月的工资。 这个远超常人想象的价格,让李某意识到这尊佛像可能价值不菲。于是,他找到张某商量,决定一起找专业人士鉴定。 张某和李某带着两尊铜佛像来到徐州博物馆寻求鉴定。两人从布包中取出用报纸层层包裹的佛像,引起了专家们极大的关注。 经过细致检查,专家们发现这两尊铜佛像均为鎏金工艺制作,属于不同的历史时期。虽然经过千年埋藏,但佛像的艺术特征和历史价值依然清晰可见。 其中一尊佛像采用一佛二菩萨的组合造型,整体高度为13厘米。主尊佛像端坐中央,头部光环庄严,形象慈祥。 佛像的莲座底部精心雕刻着双层莲花纹样,外围环绕着菩提树及莲朵图案。火焰纹样的装饰既突显了佛教的庄严神圣,又体现了北朝时期的艺术特点。 两侧的菩萨像高10厘米,分别站立在莲花台座上。菩萨头戴高冠,形象优雅,体现了北齐时期佛教造像的典型特征。 在这尊佛像的背面,刻有一段铭文。铭文显示这尊佛像是在北齐天保三年正月制作,是一位名叫"盖家"的信徒为了实现愿望而铸造。 另一尊佛像虽然体型稍小,但艺术价值同样非凡。这尊佛像采用立姿造型,头部高髻突出,身着长衫。 佛像的右手做无畏印手势,双足站立在莲花台座上。背光采用莲瓣形状,与佛身浑然一体,体现了隋代佛像的独特风格。 在这尊佛像正面,精心刻画着莲花图案,周围环绕着火焰纹样。这种装饰风格展现了隋代工匠精湛的铸造技艺。 背面的铭文记载,这尊佛像铸造于隋朝开皇十八年二月,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为父母祈福而制作。这段铭文不仅确定了佛像的年代,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 徐州博物馆的专家们在确认两尊铜佛像的价值后,立即组织了专业考古队前往贾汪区进行实地调查。考古队在佛像出土地点进行了细致的勘探和发掘工作。 调查结果显示,这两尊佛像很可能是古代墓葬的随葬品,在历史变迁中流失到了废弃的鱼塘中。这个发现为研究徐州地区古代丧葬习俗提供了新的线索。 为了确保这两尊珍贵文物能够得到妥善保护,博物馆派出了专业人员进驻贾汪区。他们通过多种方式向当地村民普及文物保护知识。 专家们向村民讲解了这两尊佛像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他们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村民理解这些文物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证据。 在与村民沟通的过程中,博物馆和当地政府共同制定了合理的补偿方案。 最终,双方达成了每尊佛像补偿1500元的协议。这笔费用由博物馆和当地政府共同承担。 除了经济补偿外,当地政府还为村里安装了一台变压器。这项基础设施的改善让村民切实感受到了支持文物保护工作带来的实际好处。 这两尊佛像的价值远超出其本身的艺术价值。它们为研究徐州地区佛教传播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铜佛像上的铭文记载了具体的年代和制作缘由,这些信息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了北齐和隋代徐州地区的宗教信仰状况。当时的百姓不仅供奉佛像,还会在佛像上刻下具体的时间和祈愿内容。 这两尊佛像的工艺水平代表了北齐和隋代造像的最高水准。它们的发现填补了徐州地区这一时期佛教造像的研究空白。 更重要的是,这次文物征集的成功经验促进了当地文物保护意识的觉醒。村民们开始认识到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保护文化。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