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商行时隔三年再遭重罚:央行北京分行新年首度开罚,900万大单引关注

观察者网 2025-01-21 17:37:12

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发布行政处罚信息,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农商银行”)因存在十项违法违规事实,被警告并没收违法所得,同时被处罚款共计902.269718万元。这是央行北京市分行开出了2025年的第一张罚单,也是北京农商银行时隔近3年再次收到的百万罚单。

截图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分行处罚公示

据公开资料,北京农商银行的违法违规事实包括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统计资料;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违反收单业务外包管理规定;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违反代收业务管理规定;违反反假货币业务管理规定;占压财政存款或者资金;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或者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假名账户等。这些行为严重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对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公平竞争造成了不良影响。

与此同时,北京农商银行的多名相关责任人也被处罚。

时任北京农商银行银行卡部副总经理马某林、董某霞,以及时任北京农商银行个人信贷管理部副总经理吴某民三人,因对“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负有责任,分别被罚款18.5万元、7.5万元、7.7万元。时任北京农商银行银行卡部总经理叶某胜,因对“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负有责任,被警告并罚款5万元。时任北京农商银行银行卡部副总经理徐某琨,因对“违反收单业务外包管理规定”负有责任,被警告并罚款5万元。时任北京农商银行个人金融部副总经理刘某娜,因对“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负有责任,被警告并罚款10万元。时任北京农商银行副行长李某旭,因对“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等两条违规负有责任,被罚款4.93万元。

北京农商银行改制成立于2005年10月19日,前身是创立于1951年的北京市农村信用合作社,目前已发展成为金融服务覆盖北京市所有行政区和乡镇的万亿规模现代商业银行。

2024年全年,北京农商行并未收到监管处罚罚单,而上一次百万级罚单则是在2022年11月21日,由北京银保监局于作出因EAST数据漏报、报送不一致、数据错报及其他与数据报送相关的违规问题,遭到了北京银保监局的行政处罚。根据京银保监罚决字〔2022〕57号行政处罚决定书,该行被责令改正,并被处以630万元的罚款。

此次罚单的开出,再次暴露了北京农商银行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为一家万亿规模的商业银行,需切实加强合规管理和内部控制,确保各项业务依法合规开展,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公平竞争。

在财务业绩方面,北京农商行2024年上半年的表现可圈可点。营业收入实现了15.48%的同比增长,达到90.5亿元;利润总额为49.76亿元,同比增长3.64%;净利润则攀升至42.09亿元,同比增长3.61%。然而,报告期内,该行利息收入为169亿元,同比增长4.75%,但利息支出也同步增长了7.26%,达到112.96亿元,这使得利息净收入仅为56.04亿元,与去年同期几乎持平。更为值得关注的是,非利息收入中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出现了缩减,从去年的6.14亿元降至5.89亿元。

不过,上半年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显著提升成为了推动业绩增长的关键因素。投资收益从上年同期的14.06亿元大幅增长至24.22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则从8084万元增至3.67亿元,这两者对业绩的贡献比去年同期多出了13.02亿元。

回顾近几年的数据,北京农商行的业绩波动明显。2019-2022年期间,其营收和净利润情况出现了一定的起伏。2019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88.39亿元,净利润82.29亿元;2020年,营业收入降至165.65亿元,净利润为74.15亿元;2021年,营业收入为165.86亿元,净利润75.78亿元;2022年,营业收入进一步下滑至152.61亿元,净利润79.06亿元。

数据来自北京农商行财报

从2024年三季报来看,北京农商银行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2.00亿元,同比增长16.18%;实现净利润58.79亿元,同比增长0.92%。截至9月末,利息净收入为86.68亿元,同比增长约0.02%,在营收中占比65.66%,重回正增长。投资收益增长成为年内业绩上行的驱动因素之一,截至9月末,实现投资收益33.1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1.60%。

从资产规模来看,截至2024年6月末,其总资产规模已攀升至1.26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了250.94亿元,增幅达到2.03%。存款总额也实现了一定增长,达到8228.27亿元,增长率为1.05%,而贷款总额更是跃升至4799.75亿元,增长率高达6.97%。

1 阅读:52
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提供丰富而专业的国际国内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