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于荣光父亲被查出肝癌晚期。医生说老人最多还有半年时间,劝于荣光尽快给父亲办住院手续。结果于荣光不仅不听劝,还买了两瓶酒回家陪父亲喝。 一个小小的举动,于荣光母亲直夸儿子孝顺,也让他的父亲多活了7年。 在九十年代的香港影视圈,到处可见于荣光的身影。 1993年和林青霞合作主演了《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紧接着在《燃情狙击手》中饰演一个亡命天涯的"杀手",这部影片直接将于荣光推向神坛,并且让他逐渐走上"硬汉"的道路。 于荣光身手灵活,演技了得,其实这和他的出身有一定关系。 1958年,于荣光出生在北京一个京剧世家,父亲是著名京剧演员于鸣魁。从小耳濡目染,使于荣光对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1岁时,于荣光考入了北京风雷京剧团,开始拜师学习京剧武生。 对于于荣光习武学戏,父亲一直都反对。 因为从小学戏的于鸣魁,深知这条路需要吃多少苦受多少罪。但是看到儿子坚持,于鸣魁也只能忍痛支持。 20岁时,于荣光成了名角,很多戏迷为了看他的演出,驱车5个小时赶来捧场。 只是好不容易在戏曲界闯出了名声,他并没有继续走下去。 一次偶然于荣光看了李连杰的《少林寺》,突然萌生了新的想法,他也想和李连杰一样成为一名真正的武术明星。 也许武生和武打明星之间有着相似之处,他很快也在娱乐圈崭露头角,出演了《木棉袈裟》、《古今大战秦俑情》、《新三国》《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燃情狙击手》等电视剧,塑造出一个硬汉形象。 从武生转型为一名演员,于荣光走得不易,但最终取得了成功,父母对于他的成就也很满意,只是不善言辞,很少直接表达出来。 一直以来,于荣光和父亲的交流并不多,父亲虽然是名角,却从来不教他学戏,他当演员父亲也只是偶尔对他叮嘱几句。 对于父亲,于荣光更多的是敬畏和距离感。 没想到,父亲晚年时的一次得病,反而拉近了父子俩的距离和感情。 于鸣魁74岁时,一向身体硬朗的他腰突然疼得厉害,去按摩也无济于事。朋友好心劝他:“你这个老弄不好,干脆去医院检查检查。” 于是听了朋友的话,他决定去拍片看看,趁着拍片于荣光“怂恿”父亲:“既然来了,咱索性把全身都检查一遍吧。”这一检查才发现,父亲的肝上竟然有四个小黑点。 医生告诉于家三兄弟:已经是肝癌晚期,抓紧时间住院治疗吧。 医生提供了三种治疗方案:一是开刀,把肝切掉;二是换肝;三是介入疗法,在手臂动脉弄个支架,阻止癌细胞扩散,不过,最多也只能让老人多活半年。 于荣光一时间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更不忍心告诉父亲,说:“别看老人家那么大年纪,他对什么还是很有乐趣,看到他对生活的那种渴望,我怕他接受不了。” 再三考虑后,于荣光三兄弟选择了第3种治疗方案,并决定对父亲隐瞒病情。 当天,于荣光并没有立即给父亲办理住院手续,而是拉着父亲回了家。 于荣光想:至少在父亲不知情的情况下,没有思想负担,能更好地度过剩下的日子。 他知道父亲平时总爱喝上几口,于是准备了丰盛的晚餐,还特意买来无醇葡萄酒。 吃饭时,父亲父亲忧心忡忡地问:“检查结果医生怎么说?” 于荣光说:“医生说你手臂上有脏东西,得清除掉,没什么大事,也不疼。” 见父亲还有疑虑,于荣光忙端起酒杯笑着说:“爸,您放心吧,如果有事还能让你喝酒?” 父亲心想也是,自古重大疾病都是要戒酒的,自己能喝酒,想来也没什么问题。 得知“真相”的于明魁终于放下了那颗悬在半空的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或许也正因为他心态良好,他比医生预期的多活了7年。 之后父亲每天积极配合治疗,吃得好睡得香,连医生都难以相信,直言这是奇迹。 直到2010年,于鸣魁的癌细胞扩散到全身,进入病危状态,于荣光才鼓起勇气向父亲说了实情。 父亲知道后,不但没有埋怨儿子,反而感激他这么多年来的照顾和陪伴。 同年十月,还在剧组拍戏的于荣光听到父亲病危的消息,急忙赶了回来。可惜还是来晚了一步,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于荣光愧疚不已,医生在一旁安慰他:“要不然你给了他生的希望,他也不会多活这七年。没事的,你父亲不会怪你的。” 于荣光饰演过很多反面角色,但生活中却是个大孝子。于荣光善意的谎言,是一片孝心的体现。 癌症在目前还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案,尤其是到了晚期,基本上就被打上了死亡的记号。因此很多人在听到自己得了癌症时都惊慌不已,而恰恰是这种沉重的精神负担加重了病情。 也正是于荣光善意的隐瞒,父亲在面对重病时才会一直开朗乐观,才延长了7年的寿命,在生命的最后安详而平静。 由此可见,良好的心态对病人来说,有多重要!
2003年,于荣光父亲被查出肝癌晚期。医生说老人最多还有半年时间,劝于荣光尽快给
闲娱fashion丫
2025-01-21 18:26:42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