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键购物时代,书店是否还有必要?当传统书籍式微,书店如何才能存活下去?日前,译林出版社引进推出有“当代最好的独立书店”之称的芝加哥神学院合作社书店前执行董事杰夫·多伊奇的新作《总有好书店》,全方位披露运营好书店的秘诀。
1961年,五位芝加哥神学院(ChicagoTheologicalSeminary)的学生成立芝加哥神学院合作社书店(SeminaryCo-opBookstore),该书店最初受20世纪60年代学生运动的影响而实行的合作社成员集体所有制,其经营也是为方便芝加哥神学院及其周围的学术机构,从成立之初的1961年到2013年,该书店遗址都在芝加哥神学院的地下室里,阴暗的排水管和不适的窒闷感给一些顾客带来了不便,环境虽然不好但是它仍然成为了在世界范围内都小有名气的独立书店,它的美誉来源于管理人员对美国和世界近当代学术发展的了解和对书籍的判断力。1969-2013年的四十多年间,合作书店在总经理杰克·塞拉(JackCella)的引领下,以对各学科的广泛涉猎和对学术著作的独到眼光,使其逐步成为世界一流的书店。2019年,杰夫·多伊奇接手该书店,他帮助该书店转变经营策略,摒弃传统的低买高卖的零售模式,转而从礼物经济中获得资金,以支持利润微薄的图书销售事业,这一创造性的举措获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功。
在《总有好书店》中,作者结合自己作为读者和书店经营者的经历,饱含激情地从空间、丰富性、价值、时间和社区等角度,展示了一家好书店所应该具有的品质。在作者看来,好书店的产品不是图书本身,而是为读者提供的独特浏览体验,让读者在书架间自由地徜徉、探索,享受思考的乐趣,“浏览的一大好处是能唤起思想反刍。无论是书店、图书馆还是私家藏书,营造一个有意收集资料以激发智识和文学的空间,一个全心全意致力于书籍的空间,是为了理解反刍和反思活动所带来的满足感。”这正是实体书店为读者提供的线上书店所无法提供的东西。
作者认为,在电子信息洪流的冲击下,好书店不仅能够存活下去,而且能实现其美好的愿景。它将激发读者对书店和阅读的热爱,并引发对书籍在现代社会中作用的思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沈昭
校对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