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商业时报》1月21日文章,原题: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后,东盟将面临哪些机遇?去年10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谈判实质性结束,这是双方贸易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将重新定义这些市场的经济合作。
多年来中国和东盟一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预计双方贸易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6%,高于全球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其中,双方的中间品贸易一直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这表明中国企业正越来越多地将其产能转移到东盟国家。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的全面实施将降低中国企业进入东盟市场的门槛,提高互操作性并降低运营成本,最终在这些市场建立更健全、更有韧性的供应链。
来自中国的投资与日俱增,将加快东盟成为全球领先的创新和价值创造者的进程。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迅猛增长,从2010年的40亿美元飙升至2023年创纪录的170亿美元。与此同时,近年来相关产业投资模式也发生变化,从金融和保险业转向制造业以及批发和零售贸易,凸显电子商务、通信和数字经济成为新重点。
随着流入东盟的外商直接投资将继续在中期内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这可能会推动数字和绿色经济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发展,提高东盟当地产业的附加值,并减少对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依赖。
确保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的另一个关键是标准的一致性,这也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的一个重要成果。根据东南亚绿色经济报告,到2030年,一致性的标准可以释放东南亚3000亿美元绿色经济的全部潜力,实现电力、交通运输和建筑等行业的转型。
东盟与中国之间供应链的深化融合不仅将推动经济增长,还将为新兴和高科技产业培养下一代人才,尤其是占到东盟人口1/3以上的35岁以下人群。总而言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的全面实施将有助于为双边及其他地区塑造一个更光明、更公平的未来。这不仅将提高生活水平和增加社会流动性,还将促进思想交流、创新和资本流动。(作者鲁静为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总裁兼副董事长,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