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谈|特朗普归来,2025年印度、中东、欧亚大势前瞻

澎湃新闻 2025-01-22 10:50:45

[编者按]

本文是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国际新闻中心与国际关系学者共同探索国际时政评论新形式的一种努力。澎湃新闻本月继续邀集沪上国际关系学者,请他们展望各自研究领域内2025年的重大国际政治议题,并对近一个月来国际热点问题做盘点和分析。

我们希望这种“国际大势月月谈”的尝试能一直延续下去,并有更多的学者能参与其中。

谢超: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内政方面,2024年大选,莫迪及其领导的印度人民党未达预期,印度国内政治力量开始意识到莫迪不再是不可战胜的。2025年莫迪执政面临的内部掣肘比较多,第一个掣肘就是反对党联盟,即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INDIA),正积极在人民院阻止莫迪政府的很多政治经济改革提案。尽管反对党联盟面临内部领导权竞争,但在国内重新强调种姓、阶级和语言等议题压制印人党宗教动员的态势已经形成,双方在2025年围绕地方邦选举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第二个掣肘来自印人党领导的国家民主联盟(NDA),大选之后印人党一家在人民院的席位数已经不再过半,对联盟内中小政党的依赖加大,后者对印人党的一些关键议题有了否决权,其推动难度明显加大。

第三个掣肘来自印人党所属的印度教民族主义力量内部。印度教民族主义总体属于一种相对比较极端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但现实政治表明,进一步细分的话,印度教民族主义内部存在相对温和与相对更加极端的派别,其内部凝聚力有所削弱,例如国民觉醒组织代表极端经济民族主义思想,正阻碍莫迪政府推行的外资引进和国内市场开放等改革措施。

2025年印度的外交政策面临重大挑战,尤其是特朗普2.0时期的印美关系面临多重困境。第一,印度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之间的人权分歧继续上升。印美就锡克人地位问题的分歧仍在演进,美国持续利用2023年6月侦破潘农遇刺案所掌握的证据材料打压印度。2025年,美国媒体和政府部门将持续揭发印在美法外暗杀行动细节。

第二,2025年印美就移民问题的博弈将加剧。印度技术人员是美国H-1B签证的绝对受益者,持该类签证居留美国的海外印度人超过450万,在美印度侨民数量更是超过500万,印度人融入美国社会不够彻底,导致印度裔和海外印度人在美国的口碑逆转,莫迪政府利用印度教民族主义力量在美国的渗透与动员,正引发美国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

第三,印美贸易问题为两国关系发展带来巨大变数。拜登政府时期,美国强调对印单方面拉拢,在此期间印美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特朗普2.0时代,在“让美国再次伟大”意识形态和美国优先纲领之下,印美贸易问题将持续引发双方外交冲突。

2025年,印度外交正在失去美国这个最大的外部助力之一,印度在区域层次外交正面临被孤立的危险。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关系持续紧张,如今与孟加拉国临时政府的关系也在悄然发生变化,2025年双方围绕哈西娜引渡问题的博弈将更加激烈。为了反制印度,孟加拉国临时政府正积极恢复和发展与巴基斯坦关系,这也是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以来,发源于东巴基斯坦的孟加拉国第一次恢复与巴基斯坦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往来,南亚次大陆穆斯林人口最大的两个国家开始重新合作,双方还致力于恢复被印度摒弃的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这一提议正得到斯里兰卡、尼泊尔等国家的积极响应。

在印度面临美国全面打压态势下,印度在金砖组织、上合组织的身段也需要进一步放软。此前印度配合美国破坏金砖和上合的做法颇受外界诟病,印度配合美国在巴以冲突上的立场,则导致印度与全球南方拉开距离。印度此前所谓要做美国为首的北方国家与全球南方国家之间的桥梁,随着它与美国分歧持续上升,印度能否在全球南方国家继续发挥更大影响力,也是存在变数的。

对于这个印度而言,2025年注定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如何避免其外交从左右逢源转向左支右绌,将是莫迪政府这一年最重要的任务。

王晓宇: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特朗普重新上台,可能调整美国在中东的战略,继续维持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但更倾向于通过地区盟友间接控制局势,而非依赖直接的军事介入。

首先,美国可能利用以色列在中东的地位,继续推动沙特与以色列的关系正常化,通过亚伯拉罕协议深化两国合作,从而帮助以色列实现外交突围,扩大其在中东的影响力。这种战略不仅有助于建立反伊朗的统一战线,还鼓励沙特、以色列等国共同对抗伊朗,填补俄罗斯和伊朗在该地区留下的权力真空。其次,美国将通过削弱中俄在中东的影响力,确保自身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特别是通过促使海合会国家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倾向美国,吸引它们在高科技等关键领域进行投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迫使海合会国家选边站队。再次,特朗普政府还可能通过这一系列战略巩固石油美元的地位,保持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优势地位。

叙利亚问题的外溢效应在未来中东局势中将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在多极化竞争、持续冲突和有限合作的背景下,叙利亚局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中东的安全形势进一步恶化。当前,叙利亚政权更迭、外部势力介入及宗派冲突等因素交织,导致地区局势剧烈波动,未来走向充满变数。特别是沙姆解放组织可能通过寻求美国解除经济制裁、重建军队并推动经济改革,一定程度上改变叙利亚的政治格局。

叙利亚局势的恶化直接加剧了中东地区安全形势的紧张,尤其是在多个外部势力的博弈下,地区竞争愈加激烈。土耳其在叙利亚问题上的深度介入提升了其在中东的影响力。通过支持反对派、打击库尔德武装以及与美国和俄罗斯的复杂互动,土耳其不仅扩大了在叙利亚的影响,也增强了其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地位。此外,土耳其的干预还使得其在与阿拉伯国家及伊朗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黎巴嫩真主党在黎南部地区撤离、胡塞武装的局部失败,以及叙利亚政权更替,都使得伊朗在中东的影响力受到了严重削弱。这不仅打击了伊朗的地区战略,也削弱了“抵抗轴心”作为一个统一战线的凝聚力,导致该阵营的整体力量下降。

以色列则采取“分而治之”策略,逐步削弱哈马斯、真主党、胡塞武装等“抵抗轴心”力量。这一策略强化了以色列的安全,但也可能导致冲突的长期化和地区紧张局势加剧。随着“抵抗轴心”力量的式微,新的地区权力格局逐渐形成。土耳其的崛起和以色列的扩张可能导致中东地区的传统权力格局重组,形成新的战略对抗态势。

叙利亚的动荡局势为恐怖主义势力的滋生和扩张提供了温床。一些极端组织已在叙利亚扎根,极有可能与其他恐怖团体联合行动。这些恐怖势力不仅严重威胁叙利亚的国家安全,也对整个中东地区乃至全球的稳定构成了长期挑战。如果国际社会无法有效遏制这一威胁,恐怖主义势力可能会在中东进一步蔓延并加剧地区的不安全因素。

另外,伊朗当前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经济困境、政治和社会矛盾、以及最高领袖继承问题都深刻影响着国家的稳定。国际制裁导致伊朗经济举步维艰,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使民众生活水平急剧下降,激化了社会不满情绪。伊朗的外交政策也面临巨大挑战,核计划的重启引发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而与以色列等地区国家的冲突,以及与美国的紧张关系,使得伊朗在国际舞台上的处境更加复杂。这些挑战不仅威胁着伊朗的国内稳定,也对中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利益构成了严重考验。

巴以停火协议虽达成,但并未解决冲突根本问题,未来走向充满不确定性。尽管双方达成交换被扣押人员等协议,但因长期的不信任和对巴勒斯坦独立建国等核心问题的对立,协议更多是短期妥协而非持久和平解决方案。以色列政府面临国内极右翼势力压力,并可能通过军事行动增加谈判筹码,执行停火协议的决心受到制约。

国际社会普遍支持“两国方案”,但以色列的强硬立场和巴勒斯坦内部分裂使这一方案难以落实。加沙民众对协议的执行充满疑虑,担心协议破裂。短期内,巴以冲突可能继续反复,长期和平仍需更深层次的政治解决方案。

简军波:复旦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欧洲学会副秘书长

一、重置跨大西洋关系

如何应对特朗普2.0下的跨大西洋关系,将成为欧洲2025年对外关系重中之重。若特朗普政府对欧征收10-20%普遍关税,可能使欧洲同时与它两个最大贸易伙伴——美国和中国——发生经贸冲突。若特朗普政府只对造成美国对欧逆差最主要国家加征关税,将使欧洲内部处理对美关系的立场裂痕加大。目前欧洲存在一种设想,即通过加大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等缩小对美顺差,以换取美国放弃或大幅减征对欧关税。

安全方面,美国若放弃对乌克兰援助,将迫使欧洲要么也放弃乌克兰,要么弥补美国留下的缺口。但欧洲短期内弥补几千亿美元对乌军事和财政援助缺口无比困难。同时,欧盟的北约成员可能面临特朗普要求各国军费开支上涨到本国GDP5%的条件,这对许多成员而言难以做到。

另外,特朗普对格陵兰岛的立场将考验跨大西洋关系。无论采取何种方式,美国对格陵兰岛任何强制性措施都会引发欧美关系紧张,并引发欧洲内部矛盾和分裂。

二、应对俄乌冲突依然是重中之重

若美国在2025年放弃或降低对乌克兰支持,可能促使这场冲突短期内结束。如今欧洲内部对处理这场冲突并无统一立场,“前线”国家与“后方”国家或“挺俄”与“中立”国家间在支持方式、力度和是否支持等方面有立场差距,尽管一些国家和政治人物强调会将援乌抗俄进行到底。

可以预见,只有等美国新一届政府立场与态度明晰后,欧洲才能确定下一步切实行动。无论如何,若特朗普政府确实放弃部分北约领导责任或(部分)撤出乌克兰战场,欧洲将被迫加速防务一体化进程,不过欧美同盟关系终究不会受到根本影响。

三、政局相对动荡和经济发展低迷成为常态

2025年2月德国将进行大选,德国选择党可能成为联邦议会第二大党,这对很可能成为首要执政党的基民盟将构成挑战。一个可能难获半数选票的基民盟将被迫在社民党和德国选择党或其他小党中选择执政伙伴,而这一选择极其艰难,并将深刻影响德国国家战略发展方向。

法国尽管不面临重要选举,但目前局面已使执政力量陷入困境。自去年国民议会重选后,法国总统马克龙变成“跛腿”,政府走马灯似更替。若现任贝鲁政府不能获得“国民联盟”或“不屈法兰西”谅解,预算案将无法通过,政府也将垮台。

在德法都限于内部政治混乱时,“德法轴心”不复存在,它们对欧盟影响力大幅减退,这使欧盟委员会权力日益坐大,深刻影响欧洲一体化进程和欧洲内部团结。

在经济领域,2025年欧洲将继续保持相对低迷,这归因于欧洲经济长期发展模式受到的破坏,尤其生产性能源短缺和价格高昂降低了欧洲生产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对传统制造业的依赖使产业升级和转型变得异常困难。当然,欧盟会加速对外(如与南共体)自贸区谈判进程,以扩大对外贸易。总之,如何确保经济好转和实现经济韧性,将成为2025年布鲁塞尔和各国共同关心的焦点。

四、中欧关系进入新的50年

2025年中欧外交关系将走过第50个年头,如何重新看待和处理中欧关系可能成为该年中欧双方重点。目前中欧各官方交流机制已大体恢复正常,今年应会迎来中欧首脑峰会,开启未来50年中欧关系序幕。

然而中欧关系在美国特朗普执政下存在不确定性。若欧洲无法承受来自美国的压力,它可能会屈从这一压力而牺牲中欧关系稳定性,以维护欧美同盟并获得特朗普政府对欧洲在关税、国防开支或其他方面“豁免”;若尚能承受美国压力,或屈从美国使欧洲损失远大于获益,欧洲将选择独立发展对华关系。最为现实的可能性是,欧洲在美国压力下,它会选择部分和美国合作来遏制或打压中国,也会在部分情况下选择和中国发展更紧密经贸关系。因此,2025年中欧关系依然是冲突与合作同时存在的复杂双边关系。

马斌:复旦大学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欧亚地区自冷战结束以来就是地缘博弈的前沿阵地之一。两极格局解体的余震和新型秩序建构的动力交织,不停冲击欧亚地缘板块的“脆弱点”,引发受到国际关注的大事件。过去三年的国际焦点事件——俄乌冲突就是两股力量博弈的产物,它在2025年会继续调动各项主要因素,影响欧亚地区局势。简单地看,以下变化对2025年欧亚地区局势演变至为关键。

首先,俄乌冲突走向。俄乌冲突是驱动2025年欧亚地区政治经济和战略态势演化的关键中介要素。欧亚国家围绕俄乌冲突走向调整的内外政策,域外大国围绕俄乌冲突走向定位的欧亚政策,共同构成了2025年欧亚地区局势的主体内容。2024年夏天以来俄乌战场发生的攻防态势转化将走向何方,美欧及其盟友对乌克兰的支持、对俄罗斯的打击会有何变化,不仅关乎俄乌冲突本身走向,而且影响欧亚地区整体走势。

其次,俄罗斯的政策。作为地区内最主要国家之一,俄罗斯内政外交重点是决定2025年欧亚地区局势的最主要区内因素。2025年俄罗斯仍会把俄乌冲突当做基轴来制定和校正其内外政策。沿着2024年的政策来路,俄罗斯今年会继续争取和巩固战场优势、调整和稳定国内政经、谋划和突破外交困局。在大国关系方面,冷处理俄欧关系,稳定俄中关系,谋求“重启”俄美关系会是俄罗斯较大期待。

再次,一体化的发展。多向度一体化是欧亚地区国际关系的关键维度之一。俄乌冲突爆发后加速发展的欧亚多向度一体化2025年仍会持续。俄罗斯、欧盟、美国、中国等2025年会单独或共同参与该地区的一体化事务。欧亚经济联盟、上海合作组织、C5+1机制等或将举办峰会,或将签署协议,欧亚地缘板块将因此增添新内涵。

最后,美俄关系变化。由于欧亚国家普遍重视美国政策,因此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后如何调整相关政策就成为影响2025年欧亚地区局势的关键外部要素。其中,美俄关系如何变化又将成为2025年欧亚地区局势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节点。特朗普政府究竟提出何种方案兑现“解决俄乌冲突”的承诺目前被各方密切关注。

总之,2025年欧亚地区局势在延续中酝酿着突破,被俄乌冲突主导的欧亚事务可能就此衍生出更多政策变化空间。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