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月21日),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南京)产教融合会议举行。现场,南京江北新区和中国药科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中国药科大学江北创新中心,并面向全球发布了《中国药科大学有组织科研兴药行动计划》。
刚刚过去的12月,2024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上,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正式揭牌。而早在100多天前,教育部与江苏省已就部分研究领域启动了共建工作,以南京和苏州两市为核心承载区,聚焦生物医药、信息通信、先进材料三大领域,又分别设立4个分中心。其中,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南京)(简称“生物医药南京分中心”)明确由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具体承建,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高地。
在分中心建设过程中,一项重要任务是将实验室研究技术转化为产业规模化制备技术。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必须明确高校实验室成果和产业技术需求之间的距离。
中国药科大学校长郝海平指出,大学过去都是以实验室为主的运作模式,但创新药物研发,需要多链条多节点地进行串联,包括靶标的发现、药物的设计合成、实效性评价等。要承接全国高校原创生命科学的发现,并将医学的发现转化为创新药物,必须有一个有组织的科研体系。现场,中国药科大学启动有组织科研兴药行动计划,助力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组建有组织科研创新体系,包括技术创新中心、药物研发赛道和校地研究院,组建8个中心、部署16个赛道。通过组建科研团队、培育新兴学科、深化国际合作、统筹经费、整合实验室资源、改革研究生培育模式、重塑绩效评价、完善知识产权分配等举措,推动生物医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郝海平说。
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董事长兼总经理阚苏立博士表示,双方合作将为平台提供人力支持,特别是在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产业落地等领域,中国药科大学将提供全面技术指导和人才供给,促进国际生物医药成果转移转化。
“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医药卓越工程师学院、现代制药产业学院、生物药物学院、智能药学交叉研究院等新型学院将入驻江北创新中心。同时,还将加速‘药大系’创新药物、基因与细胞治疗技术与产品、人工智能药学等原创成果的转化落地,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江北新区。”阚苏立说。
高水平大学和国家级新区“强强联手”,有望带来更高效的成果转化、更紧密的合作、更多的创新项目。中国药科大学江北创新中心将依托学校学科优势与校友资源,在江北新区快速形成全球生物医药高端人才聚集区,助推南京江北新区早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先导区。
江苏新闻广播记者/刘正则通讯员/吴旻玥摄影/崔嘉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