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刘暄记者张雪)记者1月21日从2024年北京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北京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843.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6.4亿元,增长1.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226.8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2499.9亿元,增长5.1%。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戴宏伟对上证报表示,无论是北京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还是其作为超大城市的特征,都在第三产业发展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这有助于增强北京经济发展的韧性和稳定性,有效缓解新旧动能转换的冲击,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与创新相关的高科技服务业将成为北京未来发展的新引擎,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等。”戴宏伟说。
具体来看,农业生产实现增长,乡村旅游恢复向好。2024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其中,实现农业(种植业)产值139.6亿元,增长2.8%,粮食播种面积141.3万亩、产量57.6万吨,分别增长5.3%和20.6%,蔬菜(含食用菌)产量202.0万吨,下降2.6%,瓜果产量13.4万吨,增长4.4%;实现林业产值64.1亿元,下降1.6%;实现牧业产值41.5亿元,增长3.0%,生猪存栏28.7万头,增长7.6%。全市乡村休闲旅游接待游客2286.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5%。
此外,工业生产增势较好,新兴领域加快布局。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重点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1.4%,汽车制造业增长16.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5%,医药制造业增长1.5%。高端产业表现活跃,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6%和9.6%(二者有交叉),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分别增长2.8倍、61.0%和27.6%。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1988.0亿元,增长12.0%,其中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35.2%、12.1%和9.1%。
与此同时,服务业运行平稳,优势行业带动突出。2024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1%。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1068.8亿元,增长11.0%,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154.2亿元,增长7.6%,二者合计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8.6%,贡献率合计超过六成;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240.3亿元,增长9.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972.9亿元,增长3.8%。
戴宏伟表示,在未来发展中,北京应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合理平衡第二、三产业促进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应继续强化北京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优势,充分发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用,进一步带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快先进、前沿技术成果转化,积极推进产学研融合的“北京标杆”,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助推首都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