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
进入春运,深中通道“忙碌”起来。一台台汽车川流不息,朝着家的方向飞驰。
“发现车辆异常停靠。”1月19日12时59分,在深中通道管理中心路网调度中心,深中通道异常事件自动检测系统发出一条语音告警。工作人员张露梅立马点开系统,找到告警信息,调出摄像枪捕捉到的画面和视频——果然,深圳往中山方向的西行桥面上,一辆小轿车停在应急通道上。
“可能是司机突发不适,也可能是车辆有故障,必须抓紧处置。”张露梅一边说,一边在系统中输入摄像枪编号,获得车辆准确定位。随即,她拿起对讲机,通知路政部门、拯救队伍等相关工作人员前往现场。
恰巧,深中通道路政大队二中队中队长张超驾车在同侧路面后方巡查,一分钟不到,就找到这台车。原来,车爆胎了。
“我一早从深圳出发,回粤西老家过年。刚开上深中通道不久,仪表盘便报警左后胎气压不足。原想撑一撑,过了深中通道再说。可胎压一直下降,我也心里发慌,担心会出事,就赶紧停车。”车主李先生心急如焚,连连解释。
张超摆上反光交通锥,做好车辆周边安全围蔽,用对讲机向路网调度中心反馈现场情况。而这辆故障车停靠的位置,附近就是西人工岛,也是深中通道全线7个应急驻勤点之一,交警、路政、消防、拯救、养护等人员及道路安全专用车辆24小时在岛上待命。接到电话,粤运拯救队伍工作人员驾驶拖车赶到,把李先生和车带到临近的汽车修理店。
从告警到把故障车拖走,整个过程只用了十多分钟,没有造成拥堵,大家都舒了一口气。
“车辆故障、交通事故,都是潜在的堵点。从平台反馈的数据来看,当时自东往西方向的车流量在持续增加,海底隧道内车辆已开始缓行。若不能及时处置,很可能会造成拥堵。”深中通道路网调度中心监控班班长王睿说。
高效处置的关键,是快速发现异常问题。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异常事件自动检测系统连接了深中通道448个关键点位的摄像枪。系统利用AI算法,对摄像枪拍下来的道路交通监控视频进行图像分析,一旦发现道路异常停车、拥堵、逆行、行人、摩托车、抛洒物等事件,将第一时间报警,通知工作人员处理。
智能系统主动排查问题、快速精准定位,大大缩短了事故反应和处置时间,减少因事故引起的交通堵塞,这也为深中通道迎接“首个春运”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
去年6月30日通车的深中通道,作为珠江口的重要跨海通道,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保畅通保安全难度高、压力大。对此,深中通道管理中心路网调度中心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技术,搭建“数智大脑”。
如果说异常事件自动检测系统更擅长在路面上“挑刺找茬”,那么数字孪生平台,则从宏观维度关注深中通道的动态运行情况。在电脑上打开数字孪生平台,按比例缩小的深中通道3d数字模型出现眼前,包含车辆行驶轨迹、速度等多维度全线车流数据的实时情况,在这里同步呈现。数字孪生平台能够根据车流异常,快速锁定异常区域。
“头晕想吐,心脏不舒服。”1月16日,返乡过年的刘先生在深中通道西行道路上驾车时,突然感觉很难受,情急之下拨打道路情报板上的电话,向路网调度中心求助。
在数字孪生平台输入车牌号码,王睿很快追踪到了车辆行驶轨迹,引导刘先生逐步靠边,把车停在应急车道上。数字孪生平台上,这辆虚拟“数字仿真车”刚停下来,另一边,异常事件自动检测系统便开始告警异常停车,摄像枪发回了刘先生和车辆的画面。一方面,监控人员第一时间拨打120,另一方面,路政、拯救等应急人员赶往现场处置。由于及时就医,刘先生的身体已无大碍。
“异常事件自动检测系统和数字孪生平台这两大超强系统,互相配合、互相印证,为后台监控人员和现场救援作业人员争分夺秒提供保障。”深中通道路网调度中心负责人徐先蔚说。
若是发生交通事故导致拥堵,救援车辆和人员无法快速抵达现场怎么办?深中通道海底隧道用上了智能巡检机器人。
西人工岛至东人工岛之间的海底隧道长达6.8公里,隧道及中管廊顶部架设了数条轨道,平日里,挂在轨道上的14台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各自负责的区域滑行,来回开展日常巡检,探测有无温度异常车辆、异常能见度、异常形变破损设施、交通流密度等情况。若是真遇到事故,智能巡检机器人最晚能在3分钟内到达事故现场。
“智能巡检机器人有‘眼睛’‘耳朵’‘嘴巴’,它们在轨道上滑行时,不仅能把现场画面声音实时传递给路网调度中心,还能够随时打开麦克风、扬声器,让工作人员远程与事故现场的人员对话,引导人员第一时间前往安全区域。”徐先蔚说,行车阶段人工不方便的事、无法及时到场处理的事、相对危险的事情,优先交给智能巡检机器人来处理。同样,隧道里靠机器人,桥面上则有无人机帮忙。
除了不断提升事后处置能力,深中通道“数智大脑”还拥有了“神算子”功能——依托“粤港澳大湾区骨干高速路网智能交通管控平台”,对自身及周边路段的实时车流量监测、预警预测潜在堵点,开展协调联动,提前介入处置。
1月16日上午9时,这一平台运用大模型分析交通数据后,预测深中通道西行方向车流量从10时起逐渐增大,到11时后达到小高峰,预测小时车流量为3500车次,呈现缓行状态。
根据管控平台预测,路网调度中心及时通知路政、交警等加强巡查,提前做好起启动应急保畅预案准备。同时,通过隧道沿路情报板、广播系统等交安设施,向司机播报前方路段出现行车缓慢情况,提醒司乘谨慎驾驶。
当天11时,海底隧道车龙超过1公里,车辆只能缓慢通行。但得益于及时提醒、疏导,没有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缓行车龙也没有变长。到13时18分,这一波车流高峰已顺利通行,交通恢复正常畅通。
高科技,仍离不开人。深中通道开通后的首个春运,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与深圳、中山两地交警、消防、拯救等单位一道,携手相邻路段,建立起一路多方联勤联动机制。同时,在东、西人工岛和中山马鞍岛设置了备勤点以及轻微事故快速理赔点,实行“三岛联动”,实现路面异常早发现,响应处置再提速,让人们的返乡团圆之旅更加舒心。
据统计,深中通道通车以来总车流量突破1600万车次。今年,深中通道首次服务春运,将大大方便从深圳等珠江口东岸城市前往珠江口西岸、粤西地区、广西等地过年的群众。2025年1月14日至19日,日均车流量约8万车次,整体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