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匠心非遗生生不息”深圳市龙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暨三人行——黄广才、马英良、李新风艺术交流展龙岗区文化馆巡展开幕。此次非遗展共展出57项龙岗区级及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共200多件(组)作品,艺术交流展展出三位艺术家共60幅作品。展览面向市民开放,将持续至2月9日。
走进龙岗区文化馆二楼非遗展厅,便如走入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在历史的回响与现代的交响中,探寻那些被岁月雕琢的瑰宝。从舞麒麟、舞龙的雄浑,到潮彩、玉雕的璀璨,到皆歌、客家山歌的悠扬,再到正骨、艾灸的医术……每一项非遗代表性项目都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记录着龙岗人民的智慧与勤劳,凝聚了非遗传承人的匠心与坚守。
作为深圳的文化大区,龙岗区在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创新。截至目前,龙岗区列入区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有57项,位居全市各区前列,其中国家级1项(坂田永胜堂舞麒麟),省级5项(龙岗舞龙、龙岗舞麒麟、平湖纸龙舞、甘坑客家凉帽制作技艺、张氏传统灯笼制作技艺),市级10项、区级41项。51人被列入区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其中省级3人、市级10人、区级38人。
“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展出,让更多人了解龙岗本土非遗,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非遗传承队伍中来。”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还将开展非遗讲座、互动体验等活动,让市民更加直观地领略非遗的独特魅力。
当天同步开展的“三人行”——黄广才、马英良、李新风艺术交流展,三位艺术家以各自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描绘了深圳这座城市的迅速崛起,生动展现了龙岗区在新时代的蓬勃发展,共同为这片热土的艺术繁荣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力量。
其中,黄广才广纳百家,形成浑厚苍润、沉雄秀美的艺术风格,以灵动的笔触描绘粤东山川与都市景致,借传统绘画技法与浓重笔墨,倾诉着对滋养自己成长的土地的深厚感情;马英良凭借精湛的油画技艺和对色彩特有的细腻捕捉,迅速将观者带入自然的原始美景中、天地辽阔的民族风情里,让人领略民族韵味,探寻原始、天然、朴素的人文情感;李新风则不断尝试新材料、新技法,突破材料对绘画的限制,在综合材料中融入新思维,表达多元现代的艺术情感,创作出一批兼具现代感与地方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
文、图|程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