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闫丽君
1月22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聚力链式发展”主题系列第十三场新闻发布会。会上,烟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忠彦就如何推动海洋工程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打造“烟台海工”全球品牌等问题回答了媒体记者提问。
刘忠彦说,近年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按照“链主领航、骨干抱团、链条联动”的产业链培育思路,统筹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工作,建强园区载体,夯实发展基础,壮大龙头企业,筑牢发展支撑,聚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海工装备总装及配套产业基地。接下来,将继续从三个方面推进烟台海洋工程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坚持“规划+指引”,明确发展方向。切实履行好产业链牵头部门职责,牢固树立链式发展思维,认真贯彻落实《烟台市海洋工程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实施“龙头企业引育、骨干园区集聚、创新平台搭建、产业链优化提升”四大赋能行动,构建独具特色、富有活力、优质高效的海洋工程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深化与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合作,借鉴去年成功举办全国重点船舶工业企业产业链供应链融通对接大会等一系列活动的经验做法,持续开展融链固链活动,推动“四链”深度融合,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产业发展生态,加强地方配套和国际合作体系建设,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
坚持“集群+龙头”,优化产业生态。以青烟威船舶与海工装备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契机,充分发挥三地在总装建造、产业配套、协同创新、示范应用等方面的核心引领作用,进一步聚集船海科技创新资源,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打造世界领先的海工装备制造基地。支持中集来福士、京鲁船业等企业倍增发展,实施京鲁船业产能提升行动,推动“深远海保障基地”“中集零碳智造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本地配套率。
坚持“数字+创新”,提升产业能级。依托中集来福士、杰瑞集团等企业高端海工装备研发制造优势,组织企业开展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申报工作等,提升半潜式平台、油气压裂开采等关键设备水平,突破国外多项关键技术。组织海洋工程装备企业开展省级、国家级智能工厂申报,加快推进海工制造业企业更大力度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提升海工装备企业智能制造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