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A股收盘后,好消息迅速刷屏。当日,由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正式公开。
《方案》出台意味着中长期资金入市正进入实施落地阶段。专业人士认为,这将为资本市场带来更多增量“真金白银”,稳定市场预期;从长远来说,也将优化投资者结构,塑造长期投资理念,增强市场的稳定性。
引导五类资金加大入市力度
中长期资金的概念近来被频频提及。按业内人士的说法,中长期资金具备资金来源稳定性高、规模体量庞大、使用周期长、风险偏好低等特征,以险资、社保基金、养老金、年金等为典型代表。这类资金理论上的投资期限可以很长,从而可以跨越短期波动,具备成为耐心资本的基础条件。
此次《方案》明确,将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
具体来说,商业保险资金方面要提升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在现有基础上,引导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增加A股(含权益类基金)投资规模和实际比例。考核方面,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度考核权重不高于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
为提升商业保险资金的入市力度,《方案》还表示,将抓紧推动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后续逐步扩大参与机构范围与资金规模。
对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方案》也提出,稳步提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股票类资产投资比例,推动有条件地区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规模。提高企(职)业年金基金市场化投资运作水平方面,将加快出台企(职)业年金基金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指导意见。
政策发力打通入市卡点堵点
去年以来,多部门就高度重视中长期资金入市,为中长期资金入市创造有利条件。2024年9月,中央金融办与证监会已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意在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
“卡点、堵点主要是指妨碍各类中长期资金真正成为耐心资本的各种显性和隐性条件。”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表示,比如短期考核与长期投资之间的矛盾、资本市场短期炒作氛围浓厚以及股东回报意识薄弱等问题。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卡点、堵点分别存在于投资限制、考核机制、税收政策和市场生态四大层面。他表示,目前我国对中长期资金投资的管理分属多个部门,需政策协同和监管协作,加快制定完善基础制度,放宽各种投资限制,拓展权益投资范围和策略,构建支持“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
“更重要的是,长期资金投资绩效考核周期多以中短期考核为主。”在田利辉看来,目前约70%中长期资金有年度考核目标和业绩排名压力,可能促使资金关注短期收益,导致长期投资理念难以落实。
卡点、堵点,也是政策的发力点。比如,《方案》一再明确,要求推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再比如,方案还提出推动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的运用、进一步扩大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规模等内容。薛洪言认为,这一条条政策都对应着具体的动作,预计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优化资金供给减少短期投机行为
部分上市公司质量有待提高,也影响着长钱“愿意来”的意愿;信息披露质量不高、违法违规行为等,也会影响中长期资金的进入和留存。
对此,《方案》提出要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并推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引导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力度,落实一年多次分红政策;推动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的运用;允许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
“政策的出台显示出政府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决心。”田利辉认为,实施方案通过各项具体举措,引导各类中长期资金加大入市力度,可以优化资金供给,为市场提供更多增量资金,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
不仅如此,中长期资金入市还将改变当前的投资者结构,减少短期投机行为,增强市场的稳定性。“方案鼓励长期投资理念,将使资金更注重长期价值,挖掘优质标的,优化资源配置,引导产业长期发展。”田利辉称。
薛洪言也期待,未来随着各项措施逐步落地,资本市场生态有望迎来持续改善,并在此过程中形成正反馈循环,促进资本市场健康运行,从而更好地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