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与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社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协办的“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研讨会暨《统一发展经济学初论》出版座谈会”在上海举行。上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晓霞,上海人民出版社副社长、格致出版社社长范蔚文分别致辞。
经济增长如何从慢转向快?为什么不同空间的增长有所不同?制度怎样影响经济增长?长久以来,包括西方主流经济学在内的诸多理论体系都尝试对“增长的奥秘”作出解答,但往往因研究范式不同而无法互容,更难以达成一致。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首批22项重大成果之一,《统一发展经济学初论》尝试构建发展经济学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创新了旨在用力量统一解释不同时空下人类经济发展的统一发展经济学理论。
《统一发展经济学初论》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长城学者倪鹏飞研究员首先重新定义了经济发展的内涵,“经济发展不只是物质产品的数量和种类增加,还是人口、物质资本、技术、人力资本、制度的总量增长、结构变迁和质量提升,包括家庭、企业、政府目标和互动行为的变化,以及产业部门、空间和时间分布的综合变化”。基于这些年的研究思考,他从中国当代和中国历史发展的事实出发,比较了世界历史和世界现代发展的事实,反思和突破了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局限性,同时也借鉴了经济学、物理学和心理学的一些思想,创立了力量分析工具,构建了三角形生产函数核心框架。通过力量的形成和作用,推动主体、行为、资产、空间的增长和转型,从而系统性地解释和预测人类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不同空间、不同资产的总量增长和结构转型。
与会专家高度评价《统一发展经济学初论》一书的理论创新意义,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原总裁陈昕表示,当代经济学研究需要从最初的学习借鉴转向鼓励中国经济学家创建自己的理论体系,《统一发展经济学初论》就是一次积极有益的探索。他认为,颠覆原有范式的创新是风险较大的工作。这不仅需要理论建构,还需要可观察可检验的实证案例作为支撑。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需要更多类似探索,从而使中国经济学真正立足于世界经济学之林。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认为,在西方主流经济学中,国家和市场通常被视为二元对立的关系,但这一观点在现代市场经济实践中已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依据其开出的“经济处方”也无法产生好的效果。比如,东亚经济、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成功发展,不是因为市场替代国家能力,而是因为国家能力与市场形成相互帮衬、相互支持的关系。因此,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上,可以进一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上海市经济学会会长、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首任院长周振华指出,作为构建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一个尝试,《统一发展经济学初论》对于弥补重视形式逻辑和实验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在解释中国经济实践问题上的缺陷非常必要。该书把心理学意义上的人的行为、人的行为的力量,纳入统一发展经济学的框架里,不仅是概念的创新、原理的创新、一般的方法创新,还做到了范式创新。这一研究的潜力是很大的,未来可以在更加明确本体论假设、考虑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与结合方面加以改进。
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实认为,建立中国社会科学的自主知识体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关键是在“何谓自主知识”这一问题上达成共识。他提出构建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所必需的条件,包括形成自由的学术研究环境,实现信息的充分性,提供可靠的学术资源的保障,建立学者的学术研究共同体,进行开放式研究等。
南京大学经济增长研究院院长沈坤荣表示,《统一发展经济学初论》最大的学术贡献是提出了“大一统”的设想,提炼出一个包括三类主体、三重行为、六大要素的理论框架,为形成经济发展的整体理论提供了一个可参照可完善的架构。未来可进一步深入地学理化、逻辑化、体系化,为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作出更大贡献。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殷德生认为,《统一发展经济学初论》最大的特点是从需求的内生增长、供给的内生增长、交互的规模经济的角度刻画了长期的经济发展规律,是对发展经济学内涵的一种突破。从国家整体发展的新视角去研究发展经济学,既有利于激活该理论的活力、动力和潜能,也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会上,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钟宁桦、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长聘教授陈杰、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宋弘、上海财经大学城乡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锦华、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赵红军、南京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魏婕等围绕“统一发展经济学”理论要回答的问题、应用的场景、理论价值的挖掘、分析框架的充实等作了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