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高新区:创新“双城记”唱响“好声音”

扬眼 2025-01-23 08:05:37

霖鼎光学超精密微纳光学产业基地

传统和现代交相辉映的如皋高新区

现代化的企业生产厂区

“科创资源先天不足的如皋高新区,紧紧抓住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谋篇布局的机会,迅速聚焦上海等创新要素富集地建设飞地孵化器……”1月13日,在南通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南通市委书记在“干字当头、干出精彩”为题的讲话中,专门点赞如皋高新区时不我待拼发展的实干担当。

上海和如皋,一座是创新能力卓越的国际大都市,一座是地处长江之北的县级城市,如皋高新区努力突破“科创资源先天不足”的“短板”,深度链接资源,探索出“上海孵化、如皋转化”的“飞地”模式。如今,创新的“双城记”唱出发展的“好声音”,墙外种下的“希望之树”正在墙内开出“创新之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郭小川

破短板科技创新演绎“双城记”

时值冬日,位于上海市闵行区的交大科技园依然草木繁茂、生机勃勃。地处科技园西区、总面积2700多平方米的28幢、29幢楼房,就是如皋高新区最早建在上海的“科创飞地”。从如皋开车前来,车程约200公里,如皋高新区首个“离岸孵化器”为何相中了这里?

“‘离岸孵化器’的功能,就是服务产业招商。”如皋高新区科技人才局局长骆建网说,如皋并非地处科创核心区,发展科创产业面临许多资源要素的“短板”,依靠传统招商方式很难实现科技创新大突破。“科技创新,必须要路径创新。”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如皋打破传统招商模式,于2021年和上海交大合作在交大科技园共建首期“离岸孵化器”,吸引交大等高校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实现产业化。

“过去科技招商,项目还未成熟便谈落地转化,成功率很低。现在先入住‘飞地’孵化,在项目进行产品中试、市场验证的同时,双方也加深了认知和了解,招商的成功率就大大提高了。”骆建网说。

这块“科创飞地”运营后,接到的“首单”是上海交大拟转化的高科技项目——霖鼎光学。霖鼎光学由交大教授任明俊领衔创办,专注于微纳光学测量加工和智能制造。“科创飞地”为项目提供了办公实验、产品中试的场所,同时,如皋高新区规划了100亩的生产基地。其间,双方密接接触洽谈产业化。如今,总投资20亿元、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的霖鼎光学超精密微纳光学产业基地已建成投用,霖鼎光学由此成为如皋首个“双飞地”成功孵化、转化的项目。“最初霖鼎光学产业化的首选并非如皋,而是更具优势的苏州等地。正是‘飞地效应’,如皋才抱回这只‘金凤凰’。”骆建网感慨地说。如皋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薛煜介绍说,“科创飞地”模式已从“1”起步,陆续和上海交大、华东理工等高校合作共建了离岸孵化器,总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上海孵化+如皋转化”“上海概念验证+如皋熟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已取得了初步成效。3年来累计孵化52个项目,16个项目落地生根,唱响了“一线孵化如皋转化”的“双城记”,形成了“墙外种树墙内开花”的喜人局面。

壮集群八大产业发力“新赛道”

从如皋城区沿福寿路一路向东来到高新区沪苏科创园,两座外观酷似钻石刀具造型的大楼十分醒目。这便是霖鼎光学超精密微纳光学产业基地。虽然成立仅5年,在如皋产业化不到1年,但霖鼎光学已成为纳米级精度装备制造领域和微纳光学器件制造赛道上的一匹“黑马”,拥有多项光学和超精密制造领域的核心专利和独创技术。

也正是因为关键技术的独创性,公司的生产线常年处于保密状态,不过,霖鼎光学对行业的协同合作却持开放态度。走进公司大楼,6000平方米的“众创空间”已装修完毕,人员办公区、项目路演区、产品展示区等功能齐全。这个光学产业的“孵化器”,旨在打通产业的上下游,延长产业链,在如皋打造光学产业的生态圈。“在这里孵化的项目需要产品中试时,可利用霖鼎的设备实现共线生产,好的产品也可以为霖鼎提供配套。”公司副总裁林宏裕博士介绍说。目前,孵化器里已有高端眼科医疗器械项目、精密机床等5个项目签约入驻。

“群主”企业带动、产业政策驱动,各大产业壮群补链、“强筋健骨”,是如皋高新区培育壮大现代产业集群、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鲜明路径。如皋高新区制定《高新区促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以电子信息、高端成套装备、精密光学、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海洋经济、大健康、数字经济等八大产业为“赛道”,加快打造竞争新优势。

目前,如皋高新区已初步形成以软件研发、地理信息、数据处理、视频游戏等为特色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培育卓远半导体、超达装备、辰同智能科技等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潜在独角兽”和“瞪羚企业”,去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49家。部分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在核心关键技术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力威机械与高校共同研制出目前全球唯一一套全海深光电缆绞车系统,并在我国南海完成了首个航次的深海调查任务;卓远半导体研发的MPCVD金刚石长晶炉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被认定为南通首台套重大装备。

优环境打造近悦远来“生态圈”

“这是AI识别餐卡机,可自动识别菜品并计价。”“这是称重收银一体机,不同分类菜品可集中计价,节省了人力成本。”在如皋高新区软件园,江苏慧家食品科技公司展示出一台台功能先进的智慧食堂结算收银机。公司总经理张维林介绍说,公司成立不到5年,先后开发了30多种不同型号的产品,已在医院、学校、银行等展示出不同的应用场景。

支撑产品不断“上新”的,是展示在公司墙上的20多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实用发明专利等核心技术。张维林今年不满30岁,公司的研发团队也是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的年轻人,却保持着每年6个以上新品的研发速度。张维林介绍说,技术团队成员大多是外地人。

一群从事信息技术研发的年轻人,为何会聚集在信息产业优势并不突出的如皋?“这里的生活比大城市要舒服得多,我们也有上海过来的同事,也很喜欢如皋。最重要的是,如皋高新区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很大,营商环境好,在这里创业没有后顾之忧。”张维林说。

张维林的感受,正是如皋高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吸引创业者近悦远来“生态圈”的印证。高新区出台优化营商环境3.0版,在全省首创“AI智慧指引办”企业服务平台,开设“难事办理”专窗,开展“帮办代办”服务,便民服务实现“线上线下”一站化、双融合,事项按期办结率100%。“一照多址”跨区域联动监管机制列入省登记监管工作创新试点。还在上海交大如皋科创飞地实行跨省代办帮办驻点,设置离岸审批服务窗口,跨区域审批实现2小时内办结。

如皋高新区打造的“如鱼得水、如鸟归林”一流营商环境,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落户,部分人才先后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南通市“江海英才”以及国家级人才工程,卓远半导体、力威机械获批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干”字当头,实干奋进。如皋市委常委、副市长,如皋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陈鸣华说,紧扣高、新发展导向,坚持创新开放,如皋高新区加快构建八大特色产业体系生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力争在全省开发园区考评中稳步前移,奋力创建国家级高新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