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相互依赖的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问题日益突出。中美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间的紧张关系为企业和其他国家带来了一个重大挑战:如何在保持竞争力的同时,维护合作利益?这一挑战尤其突出汽车行业中。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奔驰首席执行官OlaK?llenius呼吁欧盟避免保护主义,并与中国达成妥协以维护汽车行业的利益平衡。他建议欧盟鼓励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欧洲设立更多工厂,并取消对进口中国电动汽车的禁止性关税。
K?llenius告诉《金融时报》:“没有人否认公平竞争环境是一个正当议题。问题是你使用什么工具。”他还强调:“不要加速保护主义,我们可能因此损失很多利益。”
10月份,由于中国电动汽车销量激增,欧盟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高达45%的关税,并称中国获得了不公平补贴,并对倾销和补贴展开了调查。作为回应,中国对从欧盟进口的白兰地征收反倾销税,并对其猪肉和奶制品展开了调查。
德国汽车制造商是保护主义措施最强烈的反对者,因为他们担心中方采取报复措施,以及中国消费者对德国汽车的兴趣下降。在中国品牌日益受欢迎的情况下,德国汽车销量大幅下滑这一点尤为重要。此外,欧洲汽车很难与价格更便宜、技术更先进的中国电动汽车竞争。
在20世纪80年代,德国汽车制造商试图在中国新兴市场立足时,他们选择与中国合作伙伴建立合资企业。康林松认为目前决定权掌握在欧盟政界人士手中是否采取类似措施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是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供应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次涉及原材料、先进芯片和零部件等关键技术;最后还需要考虑到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合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