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根基与源泉,春节作为承载深厚底蕴的传统佳节,无疑是民俗瑰宝。而黄河流域的春节,因非遗文化融入,独具迷人魅力,恰似绚丽多彩的历史长卷。东营于2024年12月中旬至2025年3月上旬精心筹备90项系列文化活动,让“黄河大集”上劲吹非遗文化风,为大众呈上韵味十足的文化盛宴,彰显非遗文化在新时代传承与创新的精彩。
非遗文化是黄河流域历史文化的璀璨瑰宝,承载着民族精神记忆与情感认同,犹如活着的史书,记录着人们生活智慧、审美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东营深知其价值,借助各类活动为非遗搭起走进大众、融入日常的桥梁。新春灯会、乐安庙会、西关古街庙会等活动中,传统技艺纷纷登场。剪纸艺术里,艺人剪刀似有魔力,红纸瞬间化为寓意美好的花鸟鱼虫图案,传递新年祝福与生活热爱;黄河木板年画色彩鲜艳,古朴画风与美好寓意相融,每一笔都饱含黄河儿女对生活的向往,诉说着岁月故事。这些非遗项目不只是艺术展示,更是文化传承载体,让人领略黄河文化的深厚与博大。
东营在非遗传承上积极创新,立足传统探索契合现代人审美的形式与内容。黄河大集新春季、年货大集等活动里,非遗展示体验活动吸引力十足。手工艺人走到台前,现场制作售卖非遗产品,草编工艺品编织着匠心,木雕作品尽显文化韵味。同时,东营将非遗与现代科技结合,借助虚拟现实、互动体验等,打破时空局限。如非遗数字展厅,多媒体展示非遗项目各方面内容,让观众穿越时空体验非遗魅力,使其在科技助力下光彩焕发。
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离不开文化文艺工作者与传承人的努力。东营动员文化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开展书画惠民、戏曲进社区等活动,让非遗文化走进基层各处,滋养大众心灵。各级公共文化机构免费开放,策划经典诵读、文化讲座等活动,为非遗传承提供平台,使更多人亲近、了解并爱上非遗。非遗传承人更是关键,他们展示精湛技艺,言传身教传递非遗精髓,助力非遗不断发展壮大。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非遗文化作为一座城市、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凝聚着我们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与现代感受,积淀着其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并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价值取向。我们相信,“黄河大集”将打造成一个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激发东营文化发展的澎湃动能和文化创造的旺盛活力,有力提升其精神标志和文化精髓,打通传统文化与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进黄河历史文化研究和人文精神在时代浪潮中翻涌向前。(大众新闻·黄三角早报记者曹萌萌通讯员纪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