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春节前夕,本是黄土高原的农闲季。为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革命老区陕西延安因地制宜持续发展设施农业,一座座大棚温室在曾经的冬闲田上拔地而起,赋能老区乡村振兴。
[同期]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招安镇农户 邬浪程
现在两个棚里面全种的是黄瓜,黄瓜产量预计最低要达到6万斤。
(那咱们现在这个大棚和你之前种的大棚有没有区别?)
那区别就大了。之前住的大棚没有自动智能化放风,也没有这个轨道运输,那个种起来比较吃力。
(那种了10多年大棚了,你觉得这10年种大棚都给你的家庭带来哪些变化?)
家里修了新房子,修了一院房子,然后又买了车,然后再就是家里平时花销,娃娃上学,全部的收入从大棚里面来。
[解说]近年来,延安市推动设施农业提质增效,水肥一体化、物联网远程控制等智能化、轻简化设备应用率逐年提高。
[同期]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招安镇枣湾村党支部书记 高玉红
我们枣湾村大棚产业园区主要是以种植西红柿和黄瓜为主。我们这个园区65棚大棚由40多户村民种植,年产值在800万(元)到900万(元)之间。村民的年收入,种100米的标准棚就能收入6到8万元左右。
我们这个蔬菜大棚在建设过程中就把电动轨道车、自动控温、电动卷帘机全部用上了,种植户普遍反映还都比较好。因为一是棚是新棚,病虫害比较少;第二就是我们这个现代技术用得比较多,能减轻一定的劳力;第三点就是它的收入比较可观,所以农民都还愿意种。
新华社记者赵英博、张博文 陕西延安报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