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出手,骨折患者新希望

新浪财经 2025-01-24 07:24:45

转自:南京晨报

近日,南京市第一医院骨科成功为八旬老人实施一例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的成功实施,让数字化智慧医院建设再上新台阶,为更多患有脊柱疾病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据了解,两个月前,80岁的陈奶奶意外摔倒,尽管当时摔得比较重,但老人一辈子吃苦耐劳,觉得自己多躺躺就能恢复,就一直在家忍着疼痛卧床休息。谁知症状进一步加重,疼痛感越来越强,陈奶奶实在是受不了了,喊家人把自己送到了南京市第一医院骨科门诊就诊。该院骨科隋吉生副主任医师对陈奶奶进行了详细问诊和查体,确诊为胸12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需行手术治疗。

面对这样一例病例,常规手术方案为经皮椎体成形术,也就是俗称的“骨水泥、骨胶手术”。手术时,医生首先要在X光的引导下找到患者骨折的脊椎节段,之后把一根穿刺针,通过皮肤穿刺到受损的椎体内,顺着穿刺针将骨水泥注入椎体中。骨水泥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在凝固以前,骨水泥是胶状的,流动性好,可以轻松地通过穿刺针进入椎骨,然后顺着疏松的椎骨内部的骨折裂缝弥散开来;约5分钟之后,骨水泥凝固变硬,在椎体内部起支撑作用,使得椎骨更结实,疼痛缓解。

在常规的经皮椎体成形术中,不管手术医生经验多么丰富、技术多么精湛,但在面对复杂的手术时,仍然需要多次借助X光透视才能准确定位,患者要反复“吃”射线。一次定位不准还要重新透视再次穿刺进行调整,大大延长手术时间的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就减少了人手置钉产生的误差,通过准确的定位系统将穿刺针准确地置入到理想的位置,一步到位。

隋吉生团队决定采用机器人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手术过程中实时采集患者脊柱信息并录入系统,迅速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随后利用其机械臂,将手术工具精确定位到“目的地”,铺好“通道”,这就很好地解决了医生“盲穿”的问题在手术机器人智能磨钻的辅助下,仅用20分钟就完成了穿刺针的植入。穿刺针植入后能即刻实现骨水泥的灌注,椎体稳定性和活动度大大提高。术后,陈奶奶感到腰部不再像以前那样不稳定了,走路也不疼了。

隋吉生介绍,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常见的老年疾病,主要表现为要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可以早期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像补牙一样“哪里坏补哪里”,恢复快。像陈奶奶这种严重病例,以往很难获得令人满意的手术效果。而机器人辅助手术具有高精度的优势,能最大程度保护患者骨组织,制定个性化方案,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术后运动功能。

隋吉生提醒,腰背部疼痛一定要及早就诊,查明病因,把骨折控制在早期,避免病情恶化导致生活质量下降。而对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的患者,先进的手术机器人辅助技术为他们提供了新的希望。

通讯员曹慧慧张馨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戚在兵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