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京沪高铁上的“夜行侠”

扬眼 2025-01-24 08:06:06

扫码看视频

每到深夜,有一群“夜行侠”要出动了。他们身穿橙色工服,俯身在高铁线路钢轨上,细细测量反复摸索,捍卫着钢轨“健康”,精心守护着旅客的回家路。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是一座跨长江的高速铁路桥梁,每天有上百对高铁从这座蓝色的拱桥中穿行而过。记者在晚上10:00来到了南京南高铁线路车间,一路追踪记录“夜行侠”们在大胜关长江大桥京沪高铁线上的凌晨5小时。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笪越通讯员黄澄何堂兵美编赵岑视频王涛

4小时,来回行走6公里

晚上10:30,在南京南高铁线路车间,检修工人们即将乘车前往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的铁路线上进行轨道维护作业。

00:30,检修小组开始上道作业。深夜的大桥上漆黑一片,检修工人每人头戴照明灯,手拿电筒,还架起了轨面灯。倪欢欢是南京南高铁线路车间检查工区工长,这天他要配合维修工区在4个小时内完成大桥线路设备的检查任务。

“像这一段就是钢轨的鱼鳞伤。”在倪欢欢头灯的照射下,记者看到钢轨上有一段磨损的痕迹。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从2011年正式投入使用,到现在已有14年了,就像衣服穿久了会起球,时间长了铁路钢轨表面也会产生不少磨损,产生一些小的坑洼。倪欢欢的工作,就是把这些问题找出来,再交由维修工区进行维护。完成全部作业一般需要4个小时,来回行走约6公里。

轨道检查手段与时俱进

凌晨1:30,气温越来越低,江面的寒风也吹到了桥面上,困意裹挟着寒意,记者已经开始处于“发蒙”的状态,但倪欢欢和工友们依旧精神专注。

“现在我正在检查钢轨伸缩调节器的几何尺寸,从1号枕到30号枕,每根枕的几何尺寸,我们每周都要检查。”倪欢欢介绍,桥梁伸缩造成梁缝大小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出现较大变化,为了减少对钢轨受力的影响,因此在大胜关长江大桥上设置了四组钢轨伸缩调节器。

“高铁线路在快速发展,我们检查的方法也要与时俱进。检查手段也从之前的主要依靠肉眼观察,到现在借助各种先进仪器来进行精细监测。”今年38岁的倪欢欢已经入职15年。

每天约30人“摸黑作战”

此时已是凌晨2:30,气温也降至零下2摄氏度,钢轨上却忙得热火朝天。除了线路工、探伤工,桥梁工也来了。大胜关大桥车间维修工区工长王兴正和同事们在桥梁下方更换螺栓,“我们平时就是检查出有折断的高(强度螺)栓后进行补装,确保桥梁钢结构受力良好,确保行车安全。”夜幕下,大桥上共有约30名线路工人同时在作业。

直到凌晨4点多作业结束时,记者的双腿已经麻木。而这都是高铁线路工人们的常态。等到他们再回到工区,躺下休息已是清晨五六点。正是在这群“夜行侠”的默默守护下,现在每天有约400趟高铁列车从大胜关大桥上飞驰而过。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