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高飞跃
1至11月完成规上工业产值69.97亿元,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1个,斩获“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优秀示范基地”“安徽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等殊荣……2024年,泾县经济开发区锚定“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坚持产业为基、招引为要、项目为王,全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坚持招商先行,重大项目接续落地。紧盯主导产业强链补链、瞄准新兴产业建链扩链,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1个,协议总投资136.3亿元。建立“五个一”工作机制,对项目“全生命周期”跟踪调度。截至目前,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6个、新投产25个。
坚持科技引领,创新能级显著提升。聚焦科技赋能,协同式建设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已建成国家级平台2家、省级平台24家。扎实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引导14家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签约。聚焦企业转型升级,已培育国家级“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3家,绿色工厂3家,开展5G数字化转型79家。
坚持顶格服务,产城融合有力推进。强化基础设施“硬实力”,主区道路、管网、亮化、围墙改造均已完成。优化营商环境“软实力”,成立开发区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建立各类为企服务机制十余项,创新建立企业诉求“挂号”窗口,全力做到“企业有求、专班必应”。
坚持深化改革,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产投公司“产城融合、基金运作、资产运营”三大核心业务实力。
新的一年怎么干?泾县经济开发区提出3个“发力点”。
一是在改革创新上持续用力。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启动试行“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按照市场化、资本化、专业化的思路探索前行,激发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推动开发区长远健康发展。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坚持走“科创+产业”的路子,持续擦亮“安徽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金字招牌。引导企业积极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坚持走“专精特新”之路,降低单位能耗、提升亩均效益,力争到2025年底园区“专精特新”企业超35户。
二是在破解难题上持续用力。着力构建招商引资服务新优势。抢抓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机遇,借鉴沪苏浙等地先进经验,创新招商引资方法。围绕低空经济、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不断提升产业链水平,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持续拓展发展空间,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加速推进园区“三类”土地整治进程,预计2025年可完成新增建设用地765亩,其中可供工业用地665亩,完成200亩工业低效用地处置工作。
三是在争先进位上持续用力。力争2025年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不低于10%,限上商贸、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增长12%、10%以上。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谋划重点项目117个,力争全年完成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0个,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0个。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推深做实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品牌建设、产业升级等帮扶力度,实实在在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不断优化营商“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