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脉·聚焦]打造全球设计师、建筑师和工匠的“天堂”

羊城派 2025-01-24 12:01:17

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正掀起全球建筑艺术新风潮。

近期,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惠州)建筑艺术计划在龙门县南昆山发布。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孟建民领衔的8位国内学界泰斗,建筑领域国际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得主阿尔瓦罗·西扎、雷姆·库哈斯、让·努维尔等7位国际顶级大师组成国际学术顾问团,百余名国内外的业界翘楚组成首批百大人才库,为引领区打造全球设计师、建筑师和工匠的“天堂”添砖加瓦。

随着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设步步深入,如何用艺术设计“点亮”引领区,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作为引领区重要组成区域,惠州的答案日渐清晰。

“添砖”:顶尖大师汇聚名山,注入建筑艺术力量

南昆山与罗浮山,如同两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岭南绵延的山脉之中,交相辉映。

秀美南昆,翠竹绿林连绵起伏,清澈小溪潺潺流淌。游客夏天到南昆山上避暑,冬天到山下泡温泉,民宿产业欣欣向荣。

雄壮罗浮,以秀谷灵岩、名泉飞瀑、奇峰幽壑著称,历史悠久,儒、释、道兼容,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在明清士人笔下,“罗浮”一度直接指代整个岭南。

两山如同一幅奇妙画卷,可以激发无限想象力,创造无限可能。如此独特的魅力,自然吸引了国内外各领域著名专家、学者的目光。

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惠州)建筑艺术计划全球发布会便是艺术创意落地的生动实践。当天,活动以“添砖”“做棚”“上灯”为引线,上演灵感与创意的碰撞,7位国际顶级大师组建国际学术顾问团,为建筑艺术计划保驾护航。百余名国内外顶尖建筑师、艺术家、策展人、规划师和工匠等创造性设计人才入选百大人才库,打造一批丰富的高品质美学示范点,为引领区添砖加瓦。

“作为一名建筑师,能够参与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惠州)建筑艺术计划,可以很好地发挥建筑艺术家的才能与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何镜堂表示,希望大家努力,将引领区打造为城乡一体化示范样本。

发布会现场,惠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宇航表示,惠州将提供充足的空间,加强统筹保障,积极推动市场化运营,全力支持大家创造具有“岭南味、乡土气、时尚感、未来范”的杰出作品,共同用艺术“点亮”引领区。

一直以来,惠州整合优势资源,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将引领区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花园、世界级森林温泉康养目的地、岭南特色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地。

当前,各方资源力量迅速汇聚,各项具体工作迅速推进。2024年以来,引领区开工项目百余宗、总投资超300亿元,特别是218公里最美旅游公路全面动工,沿途布局16个主题驿站,链接200多个景点,一大批头部民宿企业、头部康养机构等纷纷布局落子……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正在加快形成,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势头越来越强劲。

“做棚”:首期开展“四村一厂一线”,探索城乡发展新图景

为更好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未来视野”规划建设引领区,打造全球设计师、建筑师和工匠的“天堂”,惠州市启动建筑艺术计划,力争把引领区建设成为世界级文旅地标。

目前,博罗县、龙门县精心梳理出超100个涉及村落规划、建筑景观、自然风光等类型的建设项目设计需求,首期开展“四村”(福田徐田村、南昆山竹坝村、龙江广美村、麻榨中心村)、“一厂”(永汉甘化厂)、“一线”(最美旅游公路)沿线设计建设。

据悉,这些项目分别具有不同的地缘和现状特征,对应不同的乡村建设问题,建筑艺术计划将为其量体裁衣。

位于罗浮山南侧山脚下,徐田村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保存较好的岭南古村空间结构。建筑艺术计划将帮助其擦亮历史、艺术、自然资源名片,建于乾隆年间的五经魁及风水塘将作为古村的文化核心,置入武将文化内容及沉浸式体验;“艺术村长”工作室和“村ART”将整合提升为村美术馆,并在山路沿线创造出一系列新的艺术锚点。

而麻榨镇中心村坐落于南昆山与罗浮山之间,村中有一棵千年古榕树,树状如大伞,为国家一级保护古树。计划结合现有资源,打造“最美旅游公路”鳌溪古榕树驿站;龙江镇广尾村则拟结合相邻矿坑公园及水泥厂存量建筑,以生态修复、大地景观营造为基础,谋划矿坑体育公园。

在建设过程中,还致力于为村民百姓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场景,也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比如,南昆山竹坝村人口流失严重,现已为空心村。除了对村落进行整体美学提升,梳理统一的规划和导则,还将构建艺术景观生态下的艺术产业生态,确保其可持续运营。

无独有偶。永汉甘化厂留有大量废弃厂房。计划对现存房屋进行提升改造,保留主要风貌与特色厂房,建成游客集散中心承接高速出口客流,设置文创餐饮街区,保留原本建筑密集区域以及大型广场建成工业文化传承保留区和表演区。

值得一提的是,在引领区的建设中,最美旅游公路备受瞩目。此路为“8”字形,全长218公里,串联起9个镇、54个村和200多个旅游景点,辐射沿线乡镇和经济节点,预计今年上半年道路全面完工。在设计方面,也是别出心裁,挖掘出道路背后的文化价值,以苏东坡人生十六乐事为主线,建设对应的16个主题驿站,融入民宿、咖啡、艺术装置场景,打造为旅游公路风景长卷上的点睛之笔。

“上灯”:本土与国际碰撞,让艺术落地生根

未来,如何实现文化赋能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筑艺术设计?在国际视野下,引领区如何规划发展路径?专家学者产生思维碰撞,激发创意灵感,共同勾勒引领区未来新图景。

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潜力无限。美国建筑师协会院士,非常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张永和认为,引领区建筑要以气候、地理环境为先决条件。引领区植物繁茂,应考虑建筑和植物的关系、人和建筑及植物的关系,因地制宜开展建筑设计。

深圳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总规划师朱荣远也持有同样的观点。“引领区建筑艺术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观念,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中,如何达到人和自然比较合适、舒服的一种状态,”他认为,在良好的自然环境,解决人与自然的问题,即建筑设计、形象、功能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更重要的是以建筑的内涵和功能来组织人们的生活方式。

法国建筑科学院外籍院士、直向建筑事务所创始人董功提醒,建筑设计要解决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避免过度的人工干预。“这既是此次建筑艺术设计和创作的基本原则,也是未来所有工作都需要遵循的底线!”

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还要平衡地方性和国际性问题。朱荣远举了个生动的例子:“就像调制鸡尾酒,要把时代的、国际的、先进的、未来的价值观和理念,添加到引领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这杯酒中,”给建筑赋予时代所需的内涵和相匹配的价值取向。

“真正要使本土元素抵达国际、被国际认同,关键是要分享。”家琨建筑创始人、城乡建设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刘家琨说,国际化和本土是相对的概念,不必刻意追求国际化,也不必刻意强调本土,运用好本土元素,努力做出好的设计,分享给世界各地的人,自然而然就能得到国际认可。

“如何实现艺术与乡村系统的有机融合,是艺术在乡村实践过程中的根本问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立表示,艺术创意在落地乡村的过程中,应当结合乡村的生活组织、生产方式等因素,让乡村美术馆等艺术业态充分带动乡村发展,带动村民就业,成为带动当地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

“在介入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项目的过程中,我充分感受到了当地政府所展现的‘惠州速度’。”line+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孟凡浩点赞道。他以浙江杭州东梓关村的回迁农居设计项目为例,讲述了建筑带动乡村活化的生动实践。他表示,希望能对以往的项目经验进行升级迭代,在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落地一个新项目,与当地农民共同构建一个未来的生活场景。

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坐拥一流的山水资源、一流的多彩文化与一流的百姓生活,将为广大建筑师和设计师提供丰富的灵感和创作源泉。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城乡融合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志才表示,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机民间等三方力量的共同协作,推动广大艺术作品在引领区的大地上落地生根,结出灿烂果实。

文|记者李海婵通讯员惠宣

本期策划统筹陈骁鹏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