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嵇阮”人生透视魏晋名士困局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1-24 15:31:35

▌吴越

《阮籍与嵇康》徐公持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魏晋南北朝,一个政权更迭频繁、战乱不断的时代,却也是思想自由开放、个性极度伸展的时期。随着东汉政权的瓦解,儒家和两汉经学受到冲击,玄学逐渐兴起,占据了统治阶级中一些知识分子的内心。玄学强调对宇宙、人生、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这种思想倾向与嵇康、阮籍等人的追求不谋而合,为他们提供了思想上的支持和启示。

长期的祸乱与斗争使得人们陷入了一种“厌世”的消极心态,儒家信条被视为废话,取而代之的是老庄玄学的流行。这种社会背景为阮籍与嵇康等名士提供了独特的精神土壤,使他们得以在乱世中寻求精神寄托,放逐于山水之间,以超然物外的态度面对现实的苦难。

文化学者徐公持先生的《阮籍与嵇康》是一部深刻剖析魏晋时代两位名士阮籍与嵇康生平与文学成就的力作。书中撷取两人生命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加以深入分析,全面展现其思想与人格,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同的命运走向。从侧面呈现了以阮籍与嵇康为代表的魏晋名士的思想风貌以及时代精神的基本特征。同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为何阮籍得以善终,嵇康却惨遭杀头?这些疑问的答案也藏在两人人生中的独特之处。

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能领略到两位名士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更能感受到他们在动荡的魏晋时代中,因个性差异而走上不同命运道路的深刻启示。在“竹林七贤”中,阮籍与嵇康的成就最高,他们的友谊超越了世俗的礼法约束,展现了魏晋名士独有的纯真与真实。然而,尽管两人在志趣和政治倾向上高度一致,但他们的个性和选择却截然不同。

嵇康与阮籍是一见如故的好朋友,他们都不慕权贵,都不在乎礼法的约束,追求更高的生活意境。阮籍比嵇康年长,两人之间形成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不仅体现在文学上的共鸣,更在于生活中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嵇康与阮籍都崇奉老庄之学,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共同倡导玄学新风。他们在曹魏政权相对稳定的时期度过少年和青年时代,也都与曹魏王室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不过,当他们分别跨入青、壮年的时候,正好碰上“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特定岁月,黑暗险恶的政治情势使得他们的理想和志向无从实现。出于洁身自好的考虑,他们对混乱的时局采取冷眼旁观的态度,逐渐产生颓放隐遁之心。在曹魏政权逐渐衰落,司马氏逐渐掌权的过程中,两人都选择了隐居不仕,拒绝与司马氏合作,体现了他们高洁的人格和独立的文学追求。

阮籍早年以“青白眼”闻名于世,据《世说新语》记载,“阮籍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在阮籍的母亲去世后,嵇康的哥哥前去吊唁,但阮籍并未得到安慰。嵇康听说后,便拿琴和酒到阮籍母亲面前,以动听的音乐和美酒来送别阮籍的母亲。这一行为在当时看来是对死者的大不敬,但阮籍却看出了嵇康的真情实意,两人因此更加深了友谊。这一事件生动展现了阮籍对虚伪礼法之士的蔑视和对真性情朋友的珍视。然而,在司马昭的强权面前,阮籍不得不妥协,这种妥协中的挣扎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起初,阮籍对司马氏的征辟采取逃避态度,放浪形骸,嗜酒成癖,以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虚伪礼法的蔑视。然而,随着司马昭势力的日益强大,阮籍不得不面对现实,逐渐放弃了不合作的态度。

与阮籍不同,嵇康在面对政治高压时选择了坚守自己的选择,将“不合作”的精神进行到底。在嵇康的心理发展中,其实也能看到他对于时局的犹豫,尤其是周遭好友的选择和劝说下,嵇康其实并没有那么坚定。但是与曹魏的亲戚关系,以及时局的发展,逐渐将嵇康推向了司马氏的反面。他越来越感受到身不由己,索性坚持自己与司马氏展开了对抗的态度。他情绪激烈,词锋犀利,对司马氏及其追随者毫不客气,比如对钟会的讥讽,这种刚直的性格使他成为后人钦佩的典范,当然也让司马氏的追随者恨他恨得牙根痒痒。

嵇康的坚守体现在他的多篇散文中,如《太师箴》《管蔡论》等,这些文章观点鲜明,长于辩难,风格清俊豪壮,展现了他强烈的思辨性和批判性。然而,嵇康的坚守也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当好友吕安被诬陷时,嵇康愤而出庭作证,结果激怒了司马昭。在钟会的挑拨下,司马昭决定杀掉嵇康。嵇康在刑场抚奏一曲《广陵散》后引颈就戮,成为后世传颂的文人风骨的楷模。

尽管嵇康与阮籍在文学追求和生活态度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他们的结局却截然不同。嵇康因坚决拒绝与司马氏合作,并写下了《与山巨源绝交书》等文章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文学追求,最终遭到了司马昭的杀害。而阮籍则采取了更为隐晦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反抗,通过饮酒、佯狂等方式来逃避现实和政治斗争的漩涡。阮籍在精神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被迫接受官职,甚至在司马昭的淫威下上《劝进表》,这种矛盾和精神压力对他的残害,在他上完《劝进表》后的离世中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证明。他虽然算是善终,但相比嵇康却充满了痛苦和内耗,他们俩所代表的也正是那个时代中天下士人最为无奈的两种选择。

徐公持先生的《阮籍与嵇康》通过对两位名士生平与文学成就的深刻剖析,展现了他们在魏晋时代大背景下的命运沉浮与个性差异。阮籍的妥协与挣扎、嵇康的坚守与牺牲,都是对那个时代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