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九四九冰上走。但今年冬季气温偏高,颐和园、陶然亭、北海等公园的冰场至今未开,仅有什刹海、圆明园、西海子等少量冰场开放,而且什刹海冰场常常在下午就不再营业了。为何圆明园的冰场能在这个暖冬坚持开放?记者进行了探访。
圆明园今年有三处冰场,分别设在天心水面、凤麟洲、福海西南角。记者看到,每处冰场都不是全域开放,而是在靠近岸边的地方划出了一片冰面,用围栏圈起来作为滑冰的区域。精致小巧的冰车灵活地往来穿梭;冰上自行车骑得比“陆地车”还要平稳;憨态可掬的电狗拉着雪橇,引来孩子们的阵阵欢笑……男女老少,都在冰雪琉璃的世界里流连忘返。
圆明园管理处经营管理科科长刘伯松介绍,其实今年圆明园冰场的开放时间也比往年晚了许多。2023年冰场是12月29日开放,但这个冬天一直等到跨了年,直到1月17日才开放。三处冰场每天的游客量达到两三千人,在下午人多的时候,会进行限流,保证安全。
“我们刚开始计划的是8万平方米,现在只开了1万平方米。圆明园水域总面积很大,但很多湖泊都是星罗棋布的小型水景。面积小,上冻就快,冻得也比较结实。我们挑选了几处靠近岸边、水又比较浅的地方,开放了冰场。福海面积较大,我们就只开了西南角的一小部分区域。”刘伯松说。凤麟洲冰场设在湖面最南侧的背阴处,南边是一大片房屋和树木,遮挡了阳光,因此,这里的温度要比别处低一些。为确保游客安全和游玩体验,圆明园冰场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严格监测冰层厚度、在冰场周围设置明显安全标识和防护设施,安排专业工作人员进行现场管理和指导,让大家在安全的环境中畅享滑冰乐趣。
中午时分,冰场队长翟凤春拿着工具来到湖面的一角进行测冰。他抡起一把铁镐,用力地砸向冰面。一锤、两锤……冰块崩裂开来,顿时碎冰飞溅。可以看得出来,冰面很厚实,翟师傅砸了十多锤,才砸出一个小窟窿,露出了水面。他掏出一根尾部折成直角钩的铁扦子伸进水里,钩住冰面底层,湖水在没过铁扦子的地方留下一道印。翟师傅一手按住这个记号,一手掏出卷尺进行测量。“冰层厚度应该有个28厘米左右。”翟师傅给记者展示。根据规定,露天冰场的冰层厚度需达到15厘米才能对外开放,这片水面的厚度是完全达标的。
这样的测冰,要在早、中、晚进行三次。“从冰场开业到现在,每次测量结果都符合上冰标准。”翟师傅说道。记下数据后,他将一旁堆积的碎冰填回冰眼中踩实。
在游客畅玩的时候,工人们穿梭在场地里来回巡视,检查冰面情况,提醒游客注意安全。晚上冰场营业结束后,工人们还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发现漏水的地方,就会进行修冰。“我们管这个叫‘焊冰’,火字旁的那个焊,但实际上没有焊枪,也跟火毫无关系,用的是冰块。先用铁镐把漏洞稍微扩展一下,然后取一块体积差不多的冰块,填到漏洞的地方,进行修补,等到第二天,这里就会被冻住了,冻得严严实实。”翟师傅说,除了修冰之外,工人们还会用扫帚、铲子等工具,将冰面上坑坑洼洼的地方修理平整,迎接第二天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