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医王牌丨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妇产中心:侧切率常年低于全国水平,家庭化病房消解焦虑

潇湘晨报 2025-01-24 18:27:32

在许多长沙市民心中,位于城南的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南华大学附属职业病防治院)妇产中心十分值得信赖。

长久信赖来源于无数次“被呵护”的感受。从怀孕到生产,再到产后康复,孕产妇和家属的感受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也是医院妇产中心最关心的事。

担任妇产中心主任的27年里,朱玉莲迎来了数以万计的新生命。如果将孕产妇的生育历程比作椭圆形的跑道,朱玉莲就像一名专业的陪跑员,陪伴无数孕产妇出发、蓄力、冲刺。

不仅如此,她和团队还兼顾跑道的升级改造:怎样让孕产妇“跑得轻松”“跑得愉快”,以平稳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冲过终点线?全流程管理固然重要,如果没有过硬的技术兜底,品质和安全也无从谈起。

尽管看起来偏安城南一隅,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妇产中心却因为孕产妇口口相传的好评而成为行业模范。在生育话题被频频讨论的当下,这样“小而美”的妇产中心已经是时代的奢侈品。

顺产还在担心侧切?科室多年来侧切率不足5%

“会阴侧切”曾经令不少孕产妇感到恐惧。这是指在分娩过程中,为扩大阴道开口、帮助婴儿顺利被娩出而在产妇会阴部做的一侧切开手术。

不过在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妇产中心,十几年来会阴侧切率都未超过5%。在全国平均水平高于10%的情况下,这一成绩已经十分耀眼:这意味着95%在医院顺产的产妇,都不必忍受侧切和缝合的痛苦。

妇产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朱玉莲介绍,“无保护会阴接生”是科室接生模式的一大特点。“无保护”并不是不保护会阴,而是对助产士的接生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很久之前产妇生孩子,可能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肚子上‘切一刀’剖腹产,要么会阴部‘剪一刀’顺产。其实很多时候侧切只是为了图方便,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朱玉莲认为,侧切后血管、神经、肌肉都需要重新缝合,对产妇而言拉长了恢复期,不利于产妇健康。只有在产妇合并有特殊疾病或孩子情况紧急、需要赶紧离开母体时,医护人员才会选择侧切。

妇产中心鼓励自然分娩——从前期的健康教育、体重管理、营养干预到高危管理,都是为促进自然分娩做准备。产妇可以选择任何体位进行生产,同时助产士会利用导乐椅、音乐镇痛、催眠等方法舒缓产妇焦虑情绪。

值得一提的是,妇产中心对孕妇实行全流程的动态“五色管理”。绿色、黄色、橙色、红色依次递进,代表了怀孕生产中叠加越来越多高危因素,例如妊娠糖尿病、高血压、羊水过少或过多、胎位不正等。“红色就非常危险了,可能危及母婴的生命安全。紫色代表的是孕产妇传染病的情况,出于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孕产妇拿到的保健手册上不会非常直观地看到紫色图标。”

令朱玉莲印象深刻的是,多年前科室常常受到高血压抽筋昏迷的孕产妇送来的锦旗,现在几乎一年都见不到一位这样的患者。“因为我们的健康教育做好了、前期健康保健做好了,孕产妇的状态很平稳,就不会再发生这种危急重症。”朱玉莲说。

精准匹配孕产妇需求,家庭化病房让产房变成家

十余年前,朱玉莲萌生了建设家庭化病房的想法。

“生孩子是非常痛的。除了生理上的痛,在情绪上也会感到特别焦虑、紧张和无助。”产妇如果走传统的生产流程,临产时从病房转移至产房,生产后2小时又转移回病房。位置的移动不仅带来身体的疲倦,也放大了焦虑和担忧。

产妇生产期间,能否通过减少位置挪动、让家人参与,来舒缓心情、起到镇痛效果甚至降低并发症?

科室开始了长达数年的学习和交流。为了了解和满足孕产妇的需求,朱玉莲和团队去全国很多地方参观学习。家庭化病房需要哪些设备,安排在哪个楼层最合适,甚至在墙壁上挂什么样的照片最能安抚产妇心情……

2019年,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家庭化病房正式推出。病房设于医疗住院大楼的九楼,共设置十间病房。孕产妇入住后,可在同一独立房间完成待产、分娩、产后康复等各个环节,无需辗转于病房和产房之间(剖宫产例外),整个分娩过程在独立私密房间里完成,全程有家人陪伴。

走进家庭化病房,其陈设与卧室几乎无异——按摩椅、导乐椅、微波炉、音箱位于一侧,病床、沙发位于另一侧。床头采用推拉门设计,平时将胎心监护仪等仪器设备置于其中,能减轻孕产妇的紧张心情。墙壁上安有多个大容量橱柜,完全能够放下孕产妇和新生儿所需的各类物品。淋浴间里也为孕产妇设置了专门的座椅,一方面方便借力,另一方面也为孕产妇淋浴镇痛提供了条件。

家庭化病房的出现,显示出妇产中心一直在思考如何更精准地匹配孕产妇及家庭的需求。与病房的变革同时出现的,还有科普宣教的多元化:从前,妇产中心每个月为院内的孕产妇集中宣讲健康知识;随着全社会知识水平的提高、孕产妇年龄逐渐后移,大家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朱玉莲带领科室,将科普宣教活动细致分类。从前的集中宣讲方式比较单一,现在科室设置了DIY课程,手把手教准妈妈、准爸爸们怎样母乳喂养、怎样护理宝宝等;还采用叙事医学的方法分享孕妈故事,用情感的碰撞紧密联结医护人员和孕产妇。同时,医护人员从院内走向院外,在各个社区定期讲解女性健康问题并开展义诊,脚步延伸到湖南的各个地市州。

新生命的降生是一个家庭的大事,也是整个社会珍视的事。护佑女性健康、母婴健康,对朱玉莲和整个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妇产中心而言不仅是纯粹的“技术活”,还是一种情感上的“肌肉记忆”。

潇湘晨报记者任弯湾摄影记者吴琳红通讯员李聪玲龚楚乔

0 阅读:3
潇湘晨报

潇湘晨报

创刊于2001年,现为湖南发行量最多、影响力最大的纸媒。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