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山西国企:晋能控股集团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理念优化实施安全管理模式

新黄河 2025-01-24 19:03:10

晋能控股集团整合重组以来,在安全理念、管理方式、安全文化等方面始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性不仅体现在地域、行业和文化方面,而且在安全管理的思想层面也问题突出。尤其是原来部分安全基础薄弱的企业,在安全管控上短板明显,甚至存在着“撞大运”的思想,将安全寄希望于偶然因素,缺乏系统、科学的安全管理策略。为此,晋能控股集团在吸收原有各企业安全管理长处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模式上观念与方法的有机统一,在全集团范围内全面推广应用“136”安全管理模式,以此更加有效地解决因地域、行业、文化等因素造成的安全管理理念模糊、安全管理混乱失控等问题,真正通过抓牢“严作风”、选定“好方法”、练就“硬功夫”,有力推动集团公司上下在安全管理模式上形成“车同轨、书同文”的思想和行动的融合统一,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系统全面的安全保障基础。

安全之路:复杂严峻形势与多重困难挑战并存

在能源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且安全生产要求不断提高的当下,集团公司面临着诸多严峻的安全挑战。

从地域差异来看,集团公司分布广泛,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气候环境和基础设施状况各异。行业性差异方面,煤炭行业本身具有高风险性。与一般制造业相比,其生产流程涉及井下作业、瓦斯防治、顶板管理等复杂环节,大型开采设备的操作与维护难度大,任何疏忽都可能引发严重事故。在文化差异方面,集团公司内部员工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的员工在安全观念和操作习惯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在安全执行过程中容易引发冲突,影响整体安全管理的效率,为集团公司的安全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因此,迫切需要一套全面、系统且高效的安全管理模式来应对,以确保集团公司的可持续安全发展。

模式构建:安全管理模式应用推广

面对安全领域的诸多挑战,集团公司决定转变策略、创新方法,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136”安全管理模式。该模式的建立,源于对集团公司全面安全管理需求的深入研究与剖析,目的是整合资源、界定责任、规范流程,从而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的水平。具体而言,“1”代表推广一种文化,即安全文化;“3”强调加强“三基”工作,涵盖基层建设、基础管理、基本功训练;“6”则意味着完善“六大体系”,包括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制度体系、技术体系、管理体系、监督体系。

在安全文化方面,集团公司通过事故警示教育和安全绩效奖惩,引导员工树立牢固的安全理念。在“三基”工作方面,集团公司通过加强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和基本功训练,提升了安全管理的基础水平。在“六大体系”方面,集团公司通过完善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制度体系、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和监督体系,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管理网络。

实践探索:安全管理模式成效显著

集团公司将“136”安全管理模式贯穿于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通过具体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推行安全文化,提升全员安全意识。集团公司始终将安全文化作为安全生产的灵魂,通过多种形式的安全活动,提升全员安全意识。例如,在每年的“安全生产月”期间,集团公司各基层单位都会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活动,如安全宣誓、安全承诺签名、安全警示教育等。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集团公司的安全意识,更营造了浓厚的安全氛围。

夯实“三基”工作,筑牢安全防线。在“三基”工作方面,集团公司注重从基层抓起,从基础做起,从基本功练起。基层工作方面,通过加强基层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班组、每一个岗位。各基层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基础工作方面,注重强化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强设备设施的安全维护、设置安全标识等措施,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基本功方面,注重提升员工的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通过定期的安全培训、应急演练等活动,使员工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完善“六大体系”,构建全方位安全防护网。在完善“六大体系”方面,集团公司注重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管理机构,明确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在制度体系方面,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在技术体系方面,注重加强安全技术研究和应用。通过引进先进的安全技术和设备,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在管理体系方面,建立高效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通过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等措施,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在监督体系方面,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机制。通过加大安全生产监督和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产业践行:各展其能落实安全管理

在集团公司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各所属单位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将“136”安全管理模式与本单位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细化、量化、实化各项安全措施,确保了安全管理的有效落实。

煤炭产业:夯基固本,严把安全关。在煤炭产业中,各二级单位积极贯彻“136”安全管理模式,通过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监管等措施,确保了煤炭生产的安全稳定。各矿井将事故案例剖析作为专项行动中的一个主要“抓手”,切实推动专项行动走实、走深。

电力产业:压实责任,推进隐患排查。在电力产业中,各二级单位积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电厂通过加强设备巡检、完善应急预案等措施,确保了电力生产的安全稳定。

装备制造产业:多措并举,力保安全落地。在装备制造产业中,各二级单位积极贯彻“136”安全管理模式,通过加强现场管理、完善安全制度、强化安全监管等措施,确保了装备制造生产的安全稳定。各装备制造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全方位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切实提升安全管理质效。

多元传播:安全管理模式宣传解读

为了在全集团范围内深入推广“136”安全管理模式,由集团公司新闻传媒中心统筹协调,坚持一次采集、多种生成的融媒体操作模式。报纸、网站、电视台、新媒体等各平台根据自身特点,深入推进宣传。通过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宣传方式,对“136”安全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度解读,并围绕这一主题开设了多个栏目。

特别是“双千工程”大型采访活动,深入挖掘并展现了“136”安全管理模式在班组建设中的实践意义和价值。该活动深入集团公司内部,对各类生产班组建设工作进行了全景式、扫描式剖析,精准把握班组在人员、设备、制度执行等方面的状况,为改进提供了依据。通过穿透式、解剖式呈现班组内核结构,深挖班组长、技术骨干及普通成员的作用与协作模式,优化组织结构与人员配置,确保安全管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同时,通过形象化、现场化立体审视班组“价值功能”,从安全生产、生产效率、团队建设与文化传承等方面展现其关键地位,丰富了对班组价值的认知,为发挥班组作用指明了方向。全面“正向化”提升了每个班组成员的“自我安全认知状态”,借助事故案例报道、先进经验宣传及安全文化传播,激发班组成员追求安全的积极性,促使安全意识融入工作,形成了良好氛围。这为“136”安全管理模式的推进筑牢了基础,有力推动了集团公司安全生产水平的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未来展望:持续优化安全管理模式护航企业发展

“136”安全管理模式是集团公司在面对复杂环境和严峻挑战下创新提出的一种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通过全面推行“136”安全管理模式并不断深化其落地实践,集团公司及其各二级单位在安全生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随着精益管理思维的不断深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136”安全管理模式将在集团公司的安全生产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集团公司也将继续加强安全生产的科技支撑和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新黄河客户端:王叶

通讯员:靳永春、卢宇

0 阅读:4
新黄河

新黄河

新黄河客户端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