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郭麒麟戏称″境内最大博彩公司″,泡泡玛特有了新梦想

新浪财经 2025-01-24 20:25:28

一句调侃,让泡泡玛特在岁末之际又“火”了一把。

近日,德云社“少班主”郭麒麟现身泡泡玛特公司年会,甫一上台,郭麒麟便点燃了台下观众的情绪,“特别高兴能参加这咱们境内最大的博彩公司的年会,我记得我弟弟是你们的用户,他买了你们好多东西”。

话音刚落,泡泡玛特老板王宁急忙找补,他说这话容易引起歧义,强调“我们是全世界最大的潮玩公司”。

将泡泡玛特比作博彩公司,这番言论虽本意是玩笑,但却获得不少网友认可,他们认为郭麒麟道出了盲盒机制的精髓,“本质是这样,但它合法,就像游戏抽卡抽角色一样”“盲盒商业模式确实有争议,其中的随机性和收藏属性让部分消费者感到兴奋”“利用人性挣钱的企业,不过它有二手市场,可以买明盒,但本质是博彩,还有黄牛党”。

也有人持不同看法,认为这一商业模式具备合理性,“其实这种商业模式早就有了,小卖部里抽奖,还有扭蛋机,不都是盲盒”“赌博输了是一场空,但盲盒不论打开喜欢不喜欢都是有商品的”“大多数盲盒是可以通过称重等方法大概知道里面是什么”。

出海背后

争议背后是盲盒经济的盛行。

2020年12月,在年轻人追捧下,泡泡玛特成功登上港交所,“盲盒第一股”光环加身,好不风光。上市之初,泡泡玛特市值一度飙升至千亿港元,2021年2月其股价更是达到历史高点107.6港元/股,市值突破1500亿港元。

只是没多久,关于泡泡玛特产品质量、黄牛炒作等质疑声不断传出,叠加疫情影响,消费动力不足,其在国内的热度逐步下滑,增长开始放缓。

上市后的首份财报里,泡泡玛特实现全年营收25.1亿元,对应同比增速为49.3%,第二个财年(2021年)的营收同比增幅则为78.7%,次年大幅下降至2.8%。这样的成绩明显不及过往,要知道在上市前的2018年、2019年,泡泡玛特营收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25.49%、227.19%。

赚钱效应也开始同步减弱。

2022年,泡泡玛特经营利润直接腰斩,较上年同期的11.5亿元暴跌至5.83亿元,当期经调整后利润为5.7亿元,同比下降42.7%。

业绩波动,二级市场也随之做出反应。达到历史高点后,泡泡玛特股价转头一路向下,一泻千里,直到2022年11月触底,最低跌至9.809港元/股。

彼时兴证国际证券在研报中指出,2022年泡泡玛特内地业务受疫情限制负增长,主要是靠海外业务规模快速发展支撑增长。

实际上,泡泡玛特早在2018年就正式成立了海外事业部,布局海外市场,出海的第一站是日本、韩国,后拓展到新加坡等地区。这些国家的潮玩文化更加成熟,受众接受度也更高。在国内消费动力不足的时候,海外市场成为了支撑业绩的主力军。

2022年时,为了应对国内市场的不景气,泡泡玛特国际化战略提速,在英国、新西兰、美国、澳大利亚分别开设了首家线下门店,门店网络由亚洲逐渐向欧美扩张,海外业务的经营模式重点由2B转向DTC。

那一年,泡泡玛特在Shopify、亚马逊、其他电商平台的收入各增长78%、164%、132%,截至2022年底的跨境电商平台站点数达13个。

如何持续

这也为其后续的海外热潮打下了基础。

2023年,泡泡玛特进一步加快了海外掘金步伐,发力开拓东南亚及欧美地区新市场,并深入推进海外门店本土化运营,该报告期内,泡泡玛特海外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34.9%至10.66亿元,收入占比为16.9%。

2024年上半年,泡泡玛特实现营收45.58亿元,其中港澳台及海外业务贡献13.5亿元,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至29.7%。一个现象是,这部分收入中来自东南亚市场的贡献达到41.1%,东亚及港澳台地区的占比为35.4%,北美市场13.2%,欧澳及其他地区为10.3%。

收入差距被拉开的原因是审美不同,东亚及东南亚地区的文化、审美与国内市场更为接近,对泡泡玛特旗下产品接受度更高,而欧美消费者或更偏好动态、狂野、炫酷的形象。这也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东南亚及东亚依旧会是泡泡玛特的发力重点。

以泰国为例,泡泡玛特自2023年5月正式进军泰国以来,已在当地开出了六家线下门店(截至2024年7月),去年在泰国偶像明星Lisa及泰国公主的“带货”下,Labubu热销款一度成为泰国“断货王”。

日前的企业年会上,王宁还透露称,泡泡玛特计划在未来推出Labubu电冰箱等各类衍生产品。Labubu是泡泡玛特旗下独家IPTHEMONSTERS中的一款经典IP形象,已经推出了7年,它的热销带动了THEMONSTERS系列的增长。

截至2024年6月末,THEMONSTERS为泡泡玛特贡献收入约6.3亿元,对应收入占比13.7%,仅次于占比17.2%的MOLLY。而2023年的时候,THEMONSTERS的收入占比只有5.8%,对应3.68亿元,2022年的占比为5.7%。

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当明星效应退去,Labubu爆火还能否持续性,它的路径又是否具备可复制性。近年来,泡泡玛特一直不断推出新IP,有内部人士透露称公司每周就有至少4个新款SKU推出,但截至2024年6月,最受市场追捧、收入贡献度最高的依然是9年前推出的MOLLY。

作为“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曾一度将迪士尼视作目标,想要成为中国的迪士尼,但如今泡泡玛特开始有了新梦想,今年1月王宁说“希望有一天我们能成为世界的泡泡玛特”。

要达成这个梦想,泡泡玛特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 阅读:2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是一家创建于1999年8月的财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