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离休后的149师副师长曹从连子在云南屏边烈士陵园抚摸儿子曹辉的墓碑,30年前,曹辉就是在距离曹从连200多米的位置牺牲的,可以说曹从连是亲眼目睹着儿子曹辉牺牲的。 上世纪70年代,曹辉受父亲曹从连的影响,加入了解放军,成为了一名军人。曹从连是一名团长,更是曹辉心中的英雄,曹从连始终教育儿子要保持谦逊,以普通士兵的身份为国服务。 曹辉在十六七岁时便加入了军队,正值青春年少。在军中,他的身份特殊——是团长的儿子,但在父亲的要求和自身的努力下,他从未利用这一点获取任何便利。他和其他战友一样,每日严格训练,努力完成每一项任务,逐渐成为一名真正的解放军战士。 1979年,中越边境冲突爆发,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争,曹辉坚决要求被派往前线。这一决定让他的家庭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作为唯一的儿子,他的母亲极力反对,担心儿子的安全;而他的战友和其他军官则建议将他安排在相对安全的后方,以免前线的危险。 然而,曹从连在听到儿子的请求后,感到一种复杂的情绪。他深知战场的残酷,但也理解作为军人的责任和荣誉。曹从连对儿子的勇气感到欣慰,他支持儿子的选择,并坚信:在战场上,每个士兵都是平等的,他不能因为曹辉是自己的儿子就有所偏袒。 临行前的那个晚上,曹从连的家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曹从连试图安慰他的妻子,告诉她曹辉已经成年,应当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尽管战争的不确定性让这种安慰显得有些无力,但曹从连的决定不仅基于对儿子能力的信任,也基于对军人职责的尊重…… 时间转眼来到2019年,已经离休多年的曹从连再次踏上了云南屏边的土地。他来到屏边烈士陵园,祭奠在那场战争中牺牲的战友们。当年,曹从连担任149师副师长,指挥部队在这片热土上浴血奋战。 漫步在烈士陵园,曹从连的目光落在一块墓碑上,久久凝视着。那块墓碑上,镌刻着他儿子曹辉的名字。30年前,年仅18岁的曹辉就在这里,在父亲指挥部几百米外的战场上英勇牺牲。曹从连轻抚儿子的墓碑,泪水模糊了双眼。儿子离去的情景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时光倒流,回到1979年。彼时,曹从连担任149师446团团长,在云南沙巴县城前线指挥作战,儿子曹辉也在同一支部队445团服役。那时的曹辉还是一名年仅18岁的新兵,对军旅生涯充满憧憬。 曹从连本可以让儿子在后方做些文职工作,但他断然拒绝了这个想法。身为军人,曹从连坚信,战时岗位不分前后,儿子同样要冲锋在前,绝不能搞特殊化。他主动要求组织把儿子调到尖刀连当战士,让儿子去啃最硬的骨头。
战斗打响后,曹从连的446团攻坚克难,与敌人展开激烈拉锯。在战斗的关键时刻,曹辉所在的445团派出坦克前来支援。由于坦克视野有限,他们决定派几名战士站在坦克外充当"眼睛",指引炮火。曹辉主动请缨,成为其中一员。 当曹从连得知儿子要担任观察哨时,他没有丝毫犹豫,当即批准。虽然内心万分牵挂,但曹从连深知,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他目送儿子踏上战车,嘱咐曹辉要观察敌情,小心敌军狙击。这是父子俩最后一次在战场相见。 战斗中,曹辉和战友们勇敢战斗,冒着枪林弹雨指引坦克前进。在他们的帮助下,坦克准确击中多个敌军火力点。然而,战争从来残酷无情。就在曹辉所在坦克距离曹从连指挥所仅200多米时,一阵密集的子弹突然袭来。曹从连透过望远镜,眼睁睁看着儿子应声倒下,心如刀割。 作为一名指挥官,曹从连深知稳定军心的重要性。他强忍悲痛,继续指挥部队奋勇作战。在全体将士的共同努力下,历经3天鏖战,沙巴县城终于被攻克。 战斗结束后,曹从连见到了儿子的遗体。曹辉身中数弹,鲜血染红了军装。曹从连颤抖着打开儿子的衣袋,发现里面有一包没来得及抽完的香烟,那是临行前自己让警卫员送给儿子的。曹从连紧紧握住这包香烟,泪水夺眶而出。 英雄已逝,精神永存。曹辉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一名革命军人的誓言。曹从连少了一个儿子,但祖国多了一位烈士。他化悲痛为力量,带领部队继续战斗,用胜利来告慰牺牲的儿子和战友们。
用户10xxx39
敬礼!!!
火蓝刀锋
致敬为国捐躯的烈士!
用户10xxx07
149师出了个能打的446团
黑丝带
致敬[点赞][点赞][点赞]
枭一
曹从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