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10月12日凌晨,直系江苏督军李纯忽然自杀身死。这个消息传出来,引起了全国人士的种种推测,大家都疑心李纯是被人暗杀而非自杀。江苏督军署急忙把李纯临死前所写的遗书影印下来在报上发表,谣言才告平息,但又有人疑心遗书是伪造的。 李纯生前非常好名,在冯国璋为总统的时期,他是长江三督的领袖,也是主和派的领袖。后来。吴佩孚在衡州通电主和,成为风云一时的人物,而李纯的声名反为所掩。 直皖战后,北京政府仍然把李纯当作与曹锟、张作霖并驾齐驱的人物,提升为英威上将军、苏皖赣巡阅使,地位在各省督军之上。 巡阅使一职,本来是袁世凯当权时期,用以拉拢军阀的有名无实空头衔。 以前,张勋和倪嗣冲都做过长江巡阅使,可其势力都不能达到长江各省。后来,两广巡阅使陆荣廷能够控制两广,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能够控制东三省。从此,巡阅使才成为驾乎督军以上的一个实职。 曹锟原任川粤湘赣四省经略使,也不能在四省以内行使职权;直皖战后改任直鲁豫巡阅使,才取得控制直、鲁、豫三省的大权,巡阅使的制度,也就进一步地具体化起来。 但是,长江巡阅使因为范围过广,各省军阀系统不一,仍是个有职无权的空头衔。 李纯所得的本来是长江巡阅使,他不满意这个空头衔,北京政府才又改任为苏皖赣巡阅使。根据当时的情况,新任安徽督军张文生由徐海镇守使调任,资格很浅,可以受李纯的节制。江西督军陈光远本来是李纯的老伙伴,也应当没有问题。 但是,此时各省督军都自视为独霸一省的小皇帝,北京政府尚且不在他们眼下,哪里愿意有一个直接上司压在他们的头上?尽管陈光远是李纯的老伙伴,也不能例外。 这个命令发表后,陈光远表示江西与湘、鄂两省应当成为一个区域,不能划入苏皖范围,他情愿居王占元之下,而不愿受李纯的节制。随后,陈光远请病假以示抵制,这一态度使李纯受到很大刺激。 同时,李纯保荐他的干儿子文和为江苏财政厅厅长。可文和是个著名贪污分子,引起江苏人民的激烈反对。 此时,李纯已经患有精神失常症,家中人不给他上海的报纸看,他却执意要看。当他看见报上登载江苏各团体通电反对文和的时候,就放声大哭。从此,李纯每日必哭,并且经常流露悲观厌世的情绪。 李纯曾致友人施愚一电,说他不久就要“披发入山,与世永别”。他又把妻弟王营长叫进来,哽咽着说道:“我的督军做不成,你的营长也干不了。我叫军需课给你7000元,你拿这笔钱回家过活去吧!” 10月11日,李纯在房中写信,写到深夜尚未就寝。突然,已经入睡的王夫人听得一声枪响,急忙爬起来,发现李纯面色惨白,不禁失声大叫。 侍从人员急召日本医生须藤前来诊视,发现李纯肺部有血迹,又在其枕头下面发现小手枪一支,才知道李纯已向自己右肋开枪,自杀身死。他的遗书是从皮包里检查出来的。遗书共有五封。 李纯死后,江苏省议会议决废除江苏督军,并拟联合各省进行大规模的废督运动。北京政府当然不会倾听这种呼声,10月15日,下令派齐燮元暂行代理江苏督军。 江苏地盘马上成为直奉两系争夺目标:张作霖推荐自己的亲家张勋继任江苏督军兼苏皖赣巡阅使;如果江苏人民反对张勋,张情愿自己调任江苏督军,而以奉天督军让与张勋。曹馄则推荐王士珍继任苏皖赣巡阅使,齐燮元继任江苏督军。 此外,陈光远希望王占元调任江苏督军,本人调任湖北督军,而以齐燮元或吴佩孚继任江西督军。 江苏军官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则推举陈调元为代表与北京政府接洽,要求正式任命齐燮元继任督军。 根据北京政府的看法,江苏是一个大省,齐燮元以师长地位骤然一跃而为大省督军,未免跳得过高过快。但是,由于江苏本属直系的势力范围,齐燮元又占有“近水楼台”的优势,任命他继任江苏督军,还勉强可以说得过去;可任命他兼任巡阅使,就说不过去了。 徐世昌准备抬出北洋派元老王士珍,来抵制张作霖所保荐的张勋。此时,王士珍在正定原籍隐居,11月19日,应徐世昌的电召到了北京,表示不就苏皖赣巡阅使。 徐世昌一再劝他接受此职,即使名义上担任,不到南京就职也是可以的。同时,北京政府又竭力疏通张作霖同意这样安排,不要坚持己见。 北京政府这样做,是为了保持直奉两系力量的平衡,以免引起新的风波。由于北京政府的多方努力,直到12月3日才发表三道命令:“任命王士珍为苏皖赣巡阅使,齐燮元署理江苏督军,何丰林为淞沪护军使”。 何丰林的淞沪护军使实际上是齐燮元保荐的。淞沪护军使问题,以前一是直皖两系多年来不能解决的一个争端。现在,皖系已经失败,直系本来可以乘此时机收回淞沪军区。 但是,齐燮元资望很浅,他不得不竭力拉拢近邻,情愿放弃淞沪军区管辖权,以交换卢永祥对自己的支持,这才有了何丰林为淞沪护军使。 自此,直奉两系在长江流域的地盘之争,总算告一段落。
1920年10月12日凌晨,直系江苏督军李纯忽然自杀身死。这个消息传出来,引起了
酒馆茶色
2025-01-24 23:04:56
0
阅读: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