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英国的坦克炮手为了防止战场上弹片伤害到脸,特意佩戴上了防弹片飞溅的面罩。 1918年那会儿,第一次世界大战眼看就要收摊儿了。这一仗,法国被打成了“负债累累小能手”,美国呢,趁机蹦跶成了新星,欧洲那边则是哭得稀里哗啦,伤亡惨重。就在这乱糟糟的时候,英国搞出个新鲜玩意儿——坦克,这家伙一上场就成了战场上的大明星。虽说坦克没能让战局来个华丽大转身,但它对军事工业那可是影响深远,跟种了颗种子似的。 头一回上战场的坦克,是英国佬设计的,长得那叫一个奇葩,沉得跟山似的,有16.5吨重,里面还能塞六个小兵。后来吧,这坦克还嫌自己不够壮,又加料加到了27吨,里头的小兵也跟着扩容到了八个。1916年,坦克浩浩荡荡开到法国去凑热闹,虽说没达到预期效果,但德军一看,吓得那叫一个魂飞魄散。在这场超激烈的战争中,坦克炮手们可是碰到了前所未有的大麻烦。他们得瞪大眼睛亲自找目标,一不小心,战场上乱飞的弹片就能给脸上来个“免费纹身”。为了不让炮手们变成“刀疤脸”,英国国防部那是急得团团转,最后整出个防弹面罩来。这面罩啊,设计灵感来源于英国中世纪的头盔,用的是锰钢一口气冲压出来的,下巴和脖子那儿还挂着能动的铁锁甲,虽然长得跟“丑小鸭”似的,但保护效果杠杠的,炮手们的伤亡率那是唰唰往下降。 不过,这面罩也不是啥神器。视野小得跟针眼似的,炮手们想打个准儿,尤其是移动目标,那真是难上加难。但话说回来,那时候能有这玩意儿已经不错了。听说整个一战期间,这玩意儿造了120多万顶,坦克里的哥们儿算是捡回条命了。就在这时候,机枪火得不行,可枪管子热得能煎蛋,磨得也快报废了。冶金大佬布雷尔利瞎猫碰上死耗子,发现了一种合金钢,铬多碳少,耐磨耐腐,简直是个小强。虽说做不了枪,但在餐具界、飞机发动机圈那可是大红大紫,火遍了全世界。 再说说腕表,一战那会儿,简直是时间管理大师必备。火炮技术嗖嗖往上涨,掐点轰炸成了大事。步兵往前冲,炮兵得算好时间,不然自家兄弟都得遭殃。老式怀表,又笨又不靠谱,腕表一来,问题全消,战术配合那叫一个准。飞行员扔炸弹也得靠它,出手稳准狠,一分一秒都不差。 这些新花样,不光让战场变了样,还给后世留下了满满当当的技术宝贝。
1918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英国的坦克炮手为了防止战场上弹片伤害到脸,
甜蜜的治愈
2025-01-25 03:15:45
0
阅读: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