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天,安全出行防骨折|科普时间

环球网 2025-01-25 08:18:50

近期,我国多地迎来雨雪天气,人们该如何安全出行,远离跌倒和骨折呢?

跌倒可能会导致哪些问题?

冬季遇到雨雪天气,如果不慎发生跌倒,患者可能出现几种情况。

第一类是软组织损伤。年轻人的骨骼较为坚硬,跌倒后发生骨折的概率没有那么高,反而是软组织损伤更常见,如踝关节扭伤、膝关节扭伤、骶尾部软组织损伤、腰背部软组织损伤等。有些人在跌倒时,会用手撑地或是肘关节着地,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容易出现上肢(如腕部、肘部、肩部)软组织损伤。

第二类是骨折。中老年人的骨质条件相对较差,往往存在骨质疏松,跌倒后易发生骨折。老年人因跌倒发生的骨折有几种常见类型。

一是髋部骨折。髋部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患者可出现髋部疼痛、功能受限,丧失站立行走等活动能力。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在长期卧床养病期间,褥疮、呼吸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均较高,因而需要精心照护。

二是脊柱压缩性骨折。中老年人跌倒时如果臀部着地或背部着地,可导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常见症状为腰背部疼痛,患者在活动和变动体位时可诱发疼痛。

三是腕部骨折。老年人跌倒时如果手腕着地,容易引起腕部骨折,表现为手腕疼痛、活动障碍、畸形。

此外,跌倒还可能造成肩部骨折、踝关节骨折、四肢骨折。有时,患者可能有关节脱位的情况,表现为关节固定、活动时疼痛。出现这些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便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骨折后有什么表现?

骨折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疼痛、功能障碍和畸形。

疼痛如果局部出现严重疼痛,影响日常活动或夜间睡眠,就要考虑骨折的可能。这种疼痛一般是中重度疼痛。

功能障碍以腕部骨折为例,患者在提拿物品、做拧毛巾等动作时都会受到影响,出现活动不利的情况。

畸形有些严重的骨折,人们从外观上可以看到明显畸形。

能活动是否意味着没有发生骨折?

不一定。骨折有很多类型,有些骨折会发生移位,患者可出现明显的疼痛、功能受限、畸形。而在某些情况下,患者仅有轻微骨折(如骨裂、撕脱性骨折),有移位或移位不大,症状较轻,功能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应注意,轻微骨折也是骨折,人们不能掉以轻心,一旦发现固定部位疼痛、功能受限,即便症状较轻,也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发生跌倒时,怎样减少伤害?

跌倒的一瞬间非常考验人们的反应能力。年轻人的反应速度快,可采取一些保护性的动作,选择肌肉附着较多的部位着地,减少损伤。例如,年轻人在跌倒时可选择臀部着地,这样做受伤的概率更低。避免骶尾骨着地,以防造成骶尾骨骨裂。

老年人在发生跌倒时如果倒向后方,骶尾骨着地,往往容易出现髋部骨折、脊柱压缩性骨折等情况。如果跌倒时向前,人们有更长的时间来应对,如用手或肘部撑地,虽然可能出现上肢损伤,但对于老年人来说,上肢损伤(如腕部、肘部、肩部骨折或者软组织损伤)比髋部骨折、脊柱骨折的危害要小一些。

此外,年轻人或有运动经验的人,在跌倒时可以顺势翻滚,从而卸掉这个力。但这种方法并不适合老年人。

雨雪天,老年人如何预防跌倒?

在雨雪天,老年人首先应尽量减少外出。如果不得不出行,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规划好路线。建议选择大路或有扶手等安全设施的道路,起到助力作用。

第二,合理使用工具。老年人可以使用雪地拐杖,这样做也能减少跌倒的发生风险。

第三,穿着防滑、鞋底摩擦力大的鞋子。这样做有助于减少因路面湿滑导致的跌倒。

第四,采取正确的走路姿势。老年人在走路时可以压低身子,将重心下移。有些人可尝试走路时像企鹅一样,采取外八字、迈小步的方式,减少重心快速变化导致的跌倒风险。

0 阅读:130
环球网

环球网

环球网官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