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团队在骨关节炎早期治疗领域取得新进展,该研究以“使用mRNA-LNP技术递送FGF18调控软骨细胞衰老延缓软骨退变”为题近日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纳米生物技术杂志》发表,为骨关节炎治疗开辟新方向。
骨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现有疗法难以逆转病情发展。FGF18因子虽有治疗潜力,但传统递送方式因半衰期短、渗透浅而效果不佳。该科研团队创新性地优化了FGF18mRNA的非翻译区序列从而显著增强其在体内外的表达效果,优化后的mRNA在软骨中表达可维持6天。体内外实验均证明,LNP-FGF18mRNA能有效缓解细胞衰老退变与小鼠软骨退变,在疼痛、步态、软骨修复等方面效果优于重组蛋白。这一成果有望转化为临床新疗法,目前已申请发明专利一项。
骨科研究生孔柯瑜,李百兴,常永云为文章的第一作者,李慧武主任医师,马培翔副研究员、翟赞京副主任医师为本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医学院双百人计划、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卫健委青年人才计划等多项基金的支持。
李慧武、翟赞京团队长期致力于骨关节炎机制与治疗的基础研究与关节置换的医工交叉研究,团队牵头研发的国产膝关节手术机器人“鸿鹄”获全世界五大洲的医疗注册证,产品已在国内71家、美国7家及欧洲12家医院使用,并获得2023年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特等奖、2024年华夏医学科技奖。近两年,该团队多项原创科研成果登上国际权威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