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文化进程中有一件大事,即中国春节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其具体描述为:“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多关于春节的著作和图书,但有一本非常特别,就是陈恒编著、张启斌名誉主编的《中华纪年法与落下闳春节文化——二十四节气历研究》。此书呼吁将春节申报人类非遗,并登载了春节申报人类非遗的阆中倡议和鹤壁倡议。这一愿景当年就实现了,感觉是一个奇迹。
当然,此书的主要价值并非这个奇巧的机缘,而是探讨了与春节相关的很多重要问题。这是一本学术界关于春节文化的论文集,集中了近年来春节文化研究的精华文章,直接涉及春节的核心问题:中华纪年法、春节人物的符号代表,以及与二十四节气的复杂关系问题。
春节的核心问题是纪年法。当年,二十四节气成功申报人类非遗名录,该遗产被描述为“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显然,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的太阳历法。而春节新年理论上是中国的阴历纪年,这是不是与二十四节气相矛盾呢?二十四节气的立春不是阳历新年吗?是不是包含在春节非遗里面呢?这在实践上,传统春节时节前后长达一月,立春与大年初一均在这一年节之内,时间前后相差数日,其实都是新年。关于新年是从正月初一算起,还是立春日算起,民间长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表达。如蛇年什么时候开始?普遍看法是阴历正月初一,可是认同立春为新年的人就会说,正月初六立春才是蛇年,此前出生的人都还是龙宝宝。后一种说法在命理传统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样看,尊重阴阳合历才符合中国人的新年实践。
那么问题就出来了,中国的阳历只有二十四个关键时间节点,能不能将中国的太阳历法设计成日历呢?此书就有几位作者进行了有价值的讨论和设计,并提供了多种中国太阳历的日历方案,为中国历法的日趋完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五大发明”进行了有益的思考。中国春节的申遗,将中国纪年法需要完善的严肃问题摆到桌面上了。如果中国的太阳历成为日历被公众广泛认同,那将是一件大事,也会对现有西历的太阳历纪年提供重要的补充。比如,太阳运行的四个重要节点: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是阳历的坐标,要是在今天的西历阳历里面得到确认,西历阳历会更精确,具有节律性,这样整个人类都会受益于此。中国阳历历史悠久,这四个时间节点在中国儒家经典《尚书·尧典》中就有记载,历法是《尧典》一开头就说的大事。而考古发现,传说中的帝尧故里——山西临汾的陶寺遗址,竟然有4000多年前通过日影观测节气的遗存。中国历史记载的最早的第一件政事:“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就是颁布历法,敬畏自然,管理社会。文献与考古均证实了中国太阳历的历史悠久,所以谈论春节不能忽视中国阳历。
汉武帝时代举行了一场历法改革,朝廷向天下征集历法方案,要改变秦代以来以十月初一为新年的纪年法。出生于阆中的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等提出的方案最后胜出,这就是太初历,以夏历之正月岁首为新年之始,并与二十四节气配伍的方案,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颁布施行。从此,即使改朝换代,也基本不再改变新年时间,这也就是此书所称的“落下闳春节文化”的基础。
重要的节日都会有代表性的人物,比如清明节的介子推,忠孝节义俱全,是清明节的符号代表。端午节的屈原,忠君爱国爱民,一代诗魂,这位端午节的代言人可谓光芒万丈。端午节还有伍子胥、曹娥等多位节日代表的谱系。联系到一些西方的重要节日,其代表人物不仅形象鲜明,还是一个重要的商业符号,每到其节日到来,其形象或作为雕像,或作为图画,或活人装扮,其帽子服装都是重要的文创产品。比较起来,中国春节的人物代表就不是很突出。近年来,太初历的方案设计者落下闳被推选出来,作为春节文化的代表,在此书中得到讨论。
实际上,落下闳作为春节符号的代表,在其故乡已经弘扬多年。起初,大家把落下闳称为“春节老人”,为家乡父老和游客祈福送吉祥。后来,落下闳被称为“年爷爷”,显得更接地气。将春节文化的奠基人作为春节文化的代表,其身份又是一位科学家,这样的选择应该是合理的。只是当下整个春节文化共同体的共识尚未建立起来,传播面有限,春节的人物符号还没有形成认同。在中国文化自信心建设、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背景下,一个缺少代表性符号的节庆,还是有所不足的。有关部门、学术界文化界,都需要认真考虑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中国春节文化最显著的特点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其文化符号不仅是代表人物的问题,还有代表性动物、代表性图像、代表性物象景观等,都需要聚焦。前些年好几个地方设计出“年兽”来作为“年”的符号,还有的将“春”字和灯笼等集合在一起,力图形成春节的文化标识,这些实践都是可贵的。年画、春联、鞭炮等也是春节符号,但似乎不能单独代表春节文化。
春节的文化符号是一个谱系,需要系统整理、系统传播以形成认同。这个符号谱系中要突出焦点,也要展现多元层次。现在看来,我们离深入认识春节文化谱系的厚重内涵还有距离,所以春节文化的学术研究任务还是任重道远的。《中华纪年法与落下闳春节文化——二十四节气历研究》揭开了春节文化看似寻常、其实复杂的问题的面纱,足以启发我们深入认识春节文化,研究春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