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宜昌考察时强调,要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的重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宜昌市纪委监委始终牢记殷殷嘱托,深学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牢政治责任,靠前监督、跟进监督,压实责任,以有力有效政治监督推动长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推进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保驾护航。
紧盯重点,压实各方责任
宜昌市拥有232公里长江干线,占湖北省长江径流里程近四分之一,分为三峡库区、黄柏河片区、沮漳河片区、清江片区、荆南四河片区等6个流域单元,长江岸线长、流域范围广、河湖数量多。
“流域范围广,长江大保护的重点项目多,每个项目的策划、立项、审批、实施等环节,都是我们跟进监督的关键环节。”宜昌市纪委常委刘云说。
面对长江大保护监督重点多的现实情况,宜昌市纪委监委从顶层设计入手,出台《长江大保护跟进监督工作方案》《长江大保护重点项目“六个一”监督检查具体方案》,围绕市级重点、县域治理,梳理了30个涵盖市县两级的长江大保护重点项目,由委领导班子联片负责,带领相关部室主任、办案骨干组建督查组,以项目为抓手制定“一对一”监督清单,通过电话访谈、听取汇报、现场交流、实地查看等方式,每月一次跟踪访谈,实时掌握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情况,督促项目建设主管单位依法依规履行职责。
同时,紧盯筑牢安全底线情况、重大政策落实情况、重点项目推进情况、重要问题整改情况,定期组织专项监督检查,对监督发现的问题分层分类处理,对推进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保障工程项目顺利推进,确保生态工程建成民心工程。
兴山县香溪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是30个重点项目之一,2024年是项目收官之年。在此之前,该县靠水吃水,多个水电项目接连上马,“水电明星县”一时声名鹊起。但随之而来的,却是香溪河流域部分河段长期脱水断流,水生态遭受破坏。
近年来,兴山县痛定思痛,大力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开展香溪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市纪委监委将其纳入长江大保护重点项目清单中,该县纪委监委主要领导领题,组建重点项目督查组,找准监督突破口,多次开展暗访检查,督促问题整改。
“一项目一档案,以项目化思维聚焦监督重点,集中监督力量,压实监督责任,保障了重大项目高质高效廉洁推进。”该县纪委常委张莉莉表示。
日前,该县纪委监委重点项目督查组再次来到峡口镇了解该项目推进情况,着重询问了相关管理部门履职尽责情况。县水利局监督管理股负责人彭昊介绍,通过各职能部门两年多的共同努力,香溪河岸边的43家企业均已开展污染治理并顺利通过环保验收。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建立了河道管理办法等制度机制7个,实现全县22条县管河流、47条镇管河流、16座水库和432处小微水体管护全覆盖。
数据赋能,提升监督质效
将重点项目责任到人、专班推进,有效压实了各方责任,但市纪委监委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发现一些问题。
此前的一次调研中,不少县(市、区)纪委监委和派驻机构反映,开展政治监督的范围定义太广,对于政治监督应该监督什么、怎样监督、要达到怎样的监督成效,大家还有些把握不准。
“不仅如此,由于长江大保护监督内容、项目繁多,监督发现的信息反馈和共享不够及时,部分监督工作未形成闭环。”刘云认为,这将影响市级层面对各责任单位整体情况的把握分析,甚至可能会出现监督或整改缺位的情况。
如何化繁为简、突出重点,解决信息推送不及时、不顺畅等问题?在委主要领导的谋划和推动下,市纪委监委从“搭建一个系统”入手。经过3个月的谋划、沟通、测试、调整,2024年8月,宜昌市政治监督信息系统正式投入使用。
信息系统集“指导+督办”功能于一体,围绕当年安排的重点工作分模块明确监督任务,交由市纪委监委各派驻机构、县(市、区)纪委监委照单开展监督检查,定期报送任务清单落实情况,形成监督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相关部室对监督信息质量及时审核把关,指导督促销号整改。到期或超期未报送监督情况的,系统将自动对其进行提示督办。如,针对化工企业“关改搬转”、非法码头专项整治、长江流域禁捕退捕、流域综合治理等重大事项,市纪委监委在系统中分类派单,明确跟进监督方案、清单和台账,通过系统推送、跟踪督办,实现过程可溯、信息共享,形成工作闭环。
“有了这个系统,我们能全面及时掌握全市政治监督项目的相关情况,实现信息一图总览、任务一体调度、‘建账、查账、销账’一网可溯、情况分析一键呈现。”市纪委监委政治监督工作专班负责人郑忠敏说。
数据赋能长江大保护监督,类似的探索已在全市各地铺展开来。猇亭区搭建区流域综合智慧监管平台,针对生态环境指标多、责任单位多、整改落实见效难等难题,增设监督督办模块,集成交办、通报、整改超期告警等功能,实现监督内容一目了然、问题整改一催即办。通过此平台,2024年,该区纪委监委共发现问题15个,制发工作提醒函6份,发现问题线索3件,给予党纪处分2人。点军区自主开发数字点军智慧监督平台,紧盯长江禁捕,在关键点位布控摄像头抓取违法行为,平台自动识别预警,精准派单至相关职能部门跟进处置,区纪委监委对涉及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或可能存在的不正当履职行为进行跟进监督。2024年以来,该系统共预警违法信息40余条次,区纪委监委对相关违纪违法行为立案2件,处理处分2人。
以此思路延伸,市纪委监委还将大数据手段运用到线索挖掘中,在全市探索开展长江大保护大数据监督试点。依托宜昌“城市大脑”数据信息,打通相关单位数据壁垒,聚焦水质污染治理、江面垃圾处置、水面执法监督等,构建数据比对模型,条块式设置比对项目,及时筛出异常数据,为精准发现问题线索提供数据技术支撑。
“监督数字化、管理信息化,是现实操作中非常有力有效的手段。”宜昌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王平昌表示,市纪检监察机关将着力用好政治监督信息系统和长江大保护大数据监督平台两个数字平台,不断提升智慧监督效能。
标本兼治,做实“后半篇文章”
“车牌号为冀A422××的车辆,未安装北斗定位,刚刚从磷石膏库运送原料出库,请核对车辆信息与路线。”
近日,宜都兴发磷石膏库负责人陈国华收到宜都市经济信息化和商务局转来的预警,迅速启动车辆来源、发货单位、运输路线、收货单位等信息核验,并将相关信息同步至“宜都市磷石膏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平台”,保证运输情况有迹可循、有账可查。
监督的重点不仅是“当下改”,更是“长久立”。而这个磷石膏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平台,便是宜都市纪委监委以案促改,做实“后半篇文章”的一个成果。
此前,结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宜都市纪委监委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在监督检查中发现,该市3家企业将部分磷石膏原渣消化处理外包给第三方公司,后因第三方违规操作,导致磷石膏被不具备处理主体资格和技术能力的公司、个人非法储存、倾倒、填埋等。
磷石膏是磷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渣,成分复杂、处理困难,磷石膏的非法储存、倾倒、填埋对区域生态安全存在严重威胁。作为长江流域最大的磷矿基地、全国重要的磷化工生产基地,宜昌高度重视磷石膏的综合治理,市县两级纪委监委深入调查,依纪依法对4家责任单位、20名责任人进行追责问责。
问责后,如何实现常态长效,确保磷石膏安全运输、环保处理?宜都市纪委监委组建磷石膏综合治理监督工作专班,先后4次深入相关职能部门,对履职尽责、工程领域应用、重点项目推进、污染防治监管等四个方面进行“扫描式”体检,发现磷石膏非法倾倒追踪溯源问题存在监管漏洞:对磷石膏运输的监管大多由企业自身负责,且未对处理磷石膏的第三方建立准入核验制度。
为从源头堵塞漏洞,宜都市纪委监委督促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搭建“宜都市磷石膏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平台”,将长期从事磷石膏运输和处理的企业纳入经信部门主要监管范围,并通过平台对其运输轨迹、运输重量、出入库时间等进行全方位跟踪。除此之外,还督促经信部门出台磷石膏全链条闭环监管暂行办法,明确相关企业职能职责及流程管理,有效规范各个环节。
深化标本兼治,宜昌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一手抓“惩治”,一手抓“预防”。2024年以来,严肃查处一批既破坏自然生态,又污染政治生态的典型案件,监督发现并推动解决问题989个,追责问责431人,累计发布通报15批次50人,形成强大震慑。同时,着力推动查漏补缺、建章立制、深化治理,共推动相关问题立行立改205个,推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68个。
如今,长江干流宜昌段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出境断面总磷浓度较5年前下降近60%。长江生态“晴雨表”江豚长期安居宜昌,从10年前的5头增长到20头以上,长江宜昌段再现水清岸绿、江豚逐浪的生态美景。
“长江大保护监督成效有目共睹,但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还需久久为功。”宜昌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占学识表示,下一步宜昌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一如既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坚决扛牢政治责任,以严格监督执纪执法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为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贡献纪检监察力量。(唐强张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