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阳江市分行召开2024年度阳江市金融运行形势新闻通气会。本次通气会分为两场,第一场由人民银行阳江市分行主持,人民银行阳江市分行统计研究科、货币信贷政策管理科、国际收支科负责人分别发布解读阳江2024年度经济金融数据、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阳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和稳外贸外资情况。
存款增速全省第四,贷款增速全省第二
截至2024年末,阳江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330.5亿元,同比增加173.3亿元,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6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4。其中,住户存款是拉高存款增长的主要因素。
此外,阳江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105.5亿元,同比增加200.5亿元,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6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2,企事业单位是贷款增量的主体。信贷方面,结构不断优化,全市制造业、普惠小微、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农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贷款增速全部高于各项贷款增速,且大部分指标增速排名全省前列。
用活货币政策工具,推动地方经济向“新”向“绿”
2024年,人民银行阳江市分行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调节双重功能,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有力金融活水。带动信贷投放增量扩面降价。该行通过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释放地方法人银行信贷资金0.5亿元,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向地方法人银行提供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资金1033.5万元,带动地方法人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增加10.3亿元。成立市级利率市场定价自律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向实体经济让利,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全年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07%,同比下降27个BP;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64%,同比下降52个BP。
强化货币政策工具运用。该行围绕阳江绿色能源与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发挥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带动作用,截至2024年末,金融机构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向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抽水蓄能、环境保护等阳江企业和项目累计发放碳减排优惠利率贷款256.6亿元,贷款带动的碳减排量约447.5万吨,有力支持阳江市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碳减排支持工具使用量居全省第二。
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业务。该行立足阳江特色,创设海洋牧场再贷款专项额度,全年发放2.3亿元再贷款支持海洋牧场建设,带动全市海洋牧场产业贷款新增20.5亿元,累计为5000余户水产养殖、加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推广“货币政策工具+”业务模式,金融机构运用“支农再贷款+养蚝贷”,撬动1728万元贷款支持阳西程村蚝产业发展。
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提升
稳外贸方面,目前阳江市累计已有194家企业享受了境内银行直接办理企业名录登记便利化业务。加大对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的支持,2024年阳江网络购物跨境收支折合376万美元,同比增长22.88%。持续推进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全市累计已有20家优质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试点企业办理试点业务1819笔,金额6.77亿美元。同时,进一步扩大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的应用,指导银行通过平台累计为13家企业办理贸易融资1244万美元。
稳外资方面,推动外债签约登记下放银行办理,推动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办理,2024年全市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笔数与金额占比均突破90%。同时,优化资本项目外汇服务流程,顺利办理阳江地区近5年来首笔境外放款业务。
发布会透露,2025年,外汇局阳江市分局将落实好更加积极有为的外汇管理政策,主动探索推进外汇领域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助力阳江打好外贸外资“组合拳”。
阳江首笔“海洋碳汇预期收益结算账户质押+融资担保”贷款落地
本次通气会的第二场由广发银行阳江分行通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情况。截至2024年12月末,该行各项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9.2%,其中,公司贷款增速在当地金融同业排名第1。先后为阳江重点房地产项目累计提供7亿元开发贷支持,对先进材料企业授信总额度超30亿元。科技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分别增长12%、39%,科技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获评优秀档。
值得一提的是,该行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探索“碳汇渔业”融资新模式,将养殖花甲螺可实现的预期碳汇收益权质押作为增信手段,成功落地阳江市首笔“海洋碳汇预期收益结算账户质押+融资担保”贷款,为当地一渔业公司发放“海洋碳汇预期收益结算账户+融资担保”农业贷款,进一步盘活水产养殖企业“绿色资产”,获评“2024年广东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推广案例”称号。
在绿色金融贷款方面,该行落地多个项目新增总授信额度14.2亿元,助力阳江加快建设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绿色金融贷款余额增长41%。
文|记者戴灵敏通讯员巫雅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