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 舆论影响更大
中国食品安全这事儿,真要说起来,还真不是缺监管、少科普,而是被舆论这把“放大镜”给扭曲了。我们天天吵吵食品不安全,其实更多的是在跟一个被美化过的“假想敌”对比,把自己吓得够呛。与其说我们吃得不安全,不如说我们是活在“信息茧房”里,被各种危言耸听的说法裹挟,把本来还行的事儿,搞得乌烟瘴气。
想想看,以前吃不饱饭,天天饿肚子,那才叫真正的不安全。现在呢?肉随便吃,水果蔬菜也管够,这难道不是进步吗?有人说,那是科技的功劳,是添加剂、是农药化肥。这话不假,没有这些,咱们14亿人,真能吃上饭的,估计连一半都没有。当然,咱不是说这些东西就绝对安全,但它们绝对是解决温饱问题的必要条件。现在,有钱的可以买有机无添加,但不能因为自己想吃好的,就否定人家为了活命而做出的努力。你不能既要便宜又要好,这和“巨婴”有什么区别?与其天天纠结添加剂,不如努力奋斗,让自己有能力去选择更优质的食物,或者干脆多学点知识,别被那些危言耸听的言论吓破胆。现在网上太多“专家”了,抛开剂量谈毒性,抛开概率谈风险,真真假假,鱼龙混杂,你一不小心就被带到沟里去了。
我们现在感觉不安全,很多时候是被“信息茧房”给困住了。你一旦看了篇耸人听闻的食品安全文章,算法就会给你推送更多类似的内容,让你越看越焦虑,越看越觉得这个世界要完蛋了。很多时候,那些所谓的“不安全”只是被无限放大的缺点,而我们本身的优点却被忽略了。就像一个PUA高手,天天打击你,让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其实,我们吃的,用的,很多时候并不比别人差,甚至还好很多。与其天天被焦虑裹挟,不如少看点那些耸人听闻的假新闻,多支持一些客观分析、有理有据的科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看清现实,不被舆论带偏,才能在“信息茧房”里找到一条通往真相的路。所以,解决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少关注点负面信息、多支持点客观科普,这才是正道!